張夢
摘 要:互動式教學是新課改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互動式教學形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使用,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實時交流,充分帶動了美術課堂氛圍,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增強了小學美術教學效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針對互動式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小學美術;應用探究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教師在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新課改對小學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創新美術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建立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主動與學生溝通與交流,促進共同提升。
一、創設互動式教學情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小學美術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學科。要想提高學生的美術創造力,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為學生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互動式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美術創作中。要想提高學生的美術創造力,小學美術教師就要根據課本內容,為學生創設互動式的教學情境,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例如,在進行畫圖訓練時,這節課的主題是讓學生描繪“秋天”,如果季節合適,就組織學生進行秋游,讓學生走進實際生活當中感受秋天,尋找靈感;如果季節不合適,就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關于“秋天”的場景:豐收的碩果、隨風飄揚的落葉等。然后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課堂上描述自己的想象,之后教師進行評價和指導。通過課堂討論,讓學生積累到很多關于秋天的元素,接下來就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用畫筆描繪出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技巧上的指導,使他們更好地將自己的想法描繪出來。小學美術教師利用這樣這一種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營造了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的創造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增加學生美術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愛上美術。
二、開放多方面交流合作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堂定位為互動合作課堂,根據課本中教學的重難點,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并給予學生足夠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從而鍛煉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并觀察各小組的討論情況,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對于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樣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不再處于學習的被動位置,使美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個人才能的舞臺,而教師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領路人,極大地提高了小學美術教學質量。例如,在開展靜物畫教學時,筆者首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講解了梵高的生平事跡,然后再讓學生對梵高這個人物形象進行討論并在課堂上發言,接著筆者再為學生展示《向日葵》這幅畫,在學生觀賞的過程中,再引導其根據梵高的生平事跡對此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大膽猜測,也可以對此作品進行賞析,最后筆者進行點評并總結。對于課堂表現積極、活躍的學生可以頒發小獎品以示鼓勵,同樣也能激發學生參與互動式合作學習熱情。這樣一種開放性的多方面互動交流形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實現美術課堂的交互式學習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不僅能夠將課本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而且還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加師生間的情感基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的美術作品,能夠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為學生提供一個藝術欣賞的空間,增強小學美術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同時,通過為學生播放圖片和視頻片段,教師可以根據視頻里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并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與教師進行交流,然后教師再針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總之,新課改在小學教學中不斷深入的今天,小學美術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更加適應教學發展的要求,小學美術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其創新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強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榮玲.互動式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11):54-55.
[2]花蕾.互動式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學習(下),2014(1):34.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