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
摘 要: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思維導圖教學法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注重通過改善學生思維方式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閱讀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屬于一個難點,學生理解能力的偏差及閱讀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基于此,文章對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從文章邏輯整理、知識重點概括、教師的有效引導等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積累經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相對比較難的一個部分,隨著年級的增長,文章的容量也在不停地增加,如何讓學生在冗長的篇幅中抓到文章的主線和要點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單憑課后題的帶入閱讀,也可能讓學生造成主次不分的困境。而思維導圖的出現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閱讀教學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畫出整個文章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指引下進行文章的閱讀。
比如,在進行《秋天的懷念》一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入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文中主要出現了兩個人物:我和母親。主要的事件有三件事:母親強忍疼痛,激勵安慰因雙腿癱瘓而暴怒絕望的兒子;重病纏身的母親為寬慰兒子,和兒子約定去北海看花,但未能實現;在母親去世后作者與他的妹妹一起去北海看了菊花。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的初期可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效果、避免重復閱讀的目的。
語文閱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從文章類型上來看,可以分為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以及詩詞等。從知識點上來看,各種類型的文章的知識點也是不盡相同的,對于記敘文來說更重要的可能是人物關系以及事物的發展線條;對于議論文來說重點是論證的提出以及論據的列舉;而對于詩詞文章的閱讀來說可能更多的是單字的解釋以及詩詞大意的理解。這些內容可以通過文章直接總結出來,但更多的時候需要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或由教師進行指導性的學習,這些內容都是包含于文章中卻又浮現于文章之上,而有了思維導圖的存在,則可以將這些知識以圖案的方式直觀地表現出來。而隨著教學活動的推移,在后續進行類似文章學習時,可以由學生自行進行總結創作思維導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有利的。
以《寄揚州韓綽判官》為例,該詩詞的知識點主要有以下幾部分:作者生平,寫作時的背景,文章所表現出的思想,以及文章生僻字詞的解釋。教師可以以導圖的形式將這些知識點全部歸納到一起,這樣既讓學生全面地掌握了本篇詩詞的各個知識點,又通過文章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對全文的背誦效率,一舉兩得。這樣嘗試幾次,在日后碰到后續的詩詞學習章節時,不用教師制作導圖,學生由于慣性也會自覺地去挖掘構成導圖的各個要素,這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的。不僅詩詞,其他類型的文章學習也是如此。
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學應該完全擺脫老舊教學模式下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學習的低效現狀,而應該更注重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無法提高整體學習效率的;而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也是對學生天性的一種扼殺,完全的照本宣科式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喪失了思考的能力。思維導圖教學是課堂上的一種新型分工式教學,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引導,而學生在導圖的引導下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閱讀內容的學習,教師分工合作,提高教學質量。
以《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制作好相關的思維導圖,用此來作為課堂的引入環節,因為導圖會對文章的內容有個基礎的解釋,這樣的傳說故事自然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導圖的導入加深了對文章整體的閱讀興趣。
思維導圖歸根結底只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途徑,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優化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可以說思維導圖必將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翻出新的篇章。
[1]邊會艷.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3.
[2]張信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