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仙
摘 要: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雖然識字是重點,但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能夠忽視。文章從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就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展開探討,以期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形式多樣的朗讀
小學生剛入學不久,許多字不認識,更用不說理解字詞意思、領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但教師如果能開展各種形式的讀,循序漸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逐漸得到提高,識字量增多,斷詞斷句的能力也逐漸增強。形式多樣的朗讀能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領會作者的意圖,讀中悟情,讀中明理。
2.不同層面的朗讀
隨著年齡的增長,識字量的增多,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一天天加強,教師在低段語文教學中也同樣可以采用不同層面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讀、瀏覽讀、默讀、精讀,雖然都是讀,但是不同的環節要求各不相同。從初讀時的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默讀、瀏覽讀的粗知大意,再到精讀時的關鍵詞句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學生能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義,能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情趣,這樣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代替“講授法”“滿堂灌”,以讀代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量事實表明: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師指導下的主體,而不是放任自流,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缺少學習的方法,自我控制和約束力較差,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探究的方向,營造自由而和諧的課堂氣氛。轉變教師角色,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能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語文的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求知欲高,記憶力強,通過熟練背誦,能促進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要使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得讓學生加強語言積累。語言積累越多,閱讀能力就越強,反之,語言積累差,閱讀能力、閱讀水平自然就差,語文能力就差。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生通過積累自己喜歡的二字詞語、四字詞語、成語、格言警句、優美詩文、俗語、古詩、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等內容,有利于兒童豐富語言,沉淀文化,對閱讀能力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學生背誦的方式可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積累語言,齊背,小組背,抽背,課間背,課后背,游戲背,和大人一起背,接著背等;背誦的內容可選用課文優美段落,課后讀讀記記,語文園地日積月累,課外優美句段摘抄等。通過以上語言文字的積累,既能豐富學生語言庫,也能促使學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正所謂見多識廣。低段學生隨著識字量的增多,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應努力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應多搭建平臺,以興趣為先,以拼音讀物為主,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的內容,閱讀的方式,閱讀的取向,引導學生感受、體會閱讀的快樂。利用《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快樂讀書吧》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利用每天課前5分鐘讓值日生講一篇故事,激發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故事的興趣;利用班級圖書角、學校閱覽室,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閱讀總量;利用班隊課進行詩朗誦、故事表演、講故事、國學經典誦讀,能有效促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地基穩,房子就修得堅實、牢固。只要我們低段教學的教師教給了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培養好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生閱讀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到中段、高段,學生的閱讀興趣會更加廣泛,閱讀水平會越來越高,從而讓學生終身受用不盡。
[1]周 婷.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7(A3):68.
[2]李 霞.淺析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習慣培養[J].時代教育,2017(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