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摘要:城市聚集效應越來越強,大城市或超大城市矛盾突出,出現了人口過于密集、土地資源過于緊張、交通壓力繁重等一系列問題。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環保、便捷等優勢,文章對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引導作用進行探討,淺析了兩者的互動關系。
Abstract: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effect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Contradictions of big cities or super mega cities are prominen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dense population, over-stretched land resources and heavy traffic pressure. Rail trans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traffic volu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venienc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guiding role of rail transit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關鍵詞: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發展;互動
Key words: rail transit;guidance;urban development;interaction
中圖分類號:F5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0-0077-02
0 引言
城市的就業機會多、教育水平高、醫療保障體系相對完善等優勢促進了城市聚集效應越來越強,大城市或超大城市數量迅速增加、規模不斷擴大,中心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和城市發展相對滯后的各種矛盾引人關注,例如人口過于密集、土地資源過于緊張、交通壓力繁重等一系列問題。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節能環保、便捷、節省空間等優勢,緩解了城市交通不便和人們出行需求量大的矛盾,同時對城市發展起到了引導作用,積極合理規劃軌道交通可以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
1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與城市發展滯后的矛盾
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自上而下的推行,醫療水平、教育水平、社會保障體系等利民措施首先在城市推行,同時城市由于自身交通、教育水平等優勢吸引大量農村人口涌進城市,城市人口急劇增加[1-3],而城市的規劃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歷史遺留、現實困難等各種原因限制,城市發展相對滯后,城市的發展規劃和人們的需求存在較大的矛盾,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1 中心區域匯聚效應的失控
城市中心區域的形成,商業中心必然圍繞中心區域展開,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在中心區域如果超出了中心區域的容量限制,會致使中心區域負荷增大,不能承擔中心人口的需求,將會降低中心區域人口的生活質量,由于中心區域發展較早,聚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相對完善的保障措施,人口向中心區域聚集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心區域的開發和人口承擔能力是有限的。
1.2 新區支柱產業的薄弱
城市的發展重心圍繞著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匯聚了大量的資源,而周邊區域的人力物力資源相對薄弱,支柱產業相對較少和分散[4-5],導致中心區域商業集中,周邊區域商業分散,但是中心區域單位面積的開發力度已達到瓶頸,不利于中心區域的發展和周邊區域的協調發展。
1.3 交通壓力巨大
城市的中心聚集了大量商業和人口,中心地價越來越高,商業和生活成本驟增,隨著城市交通從城市中心向外擴展,城市的外延隨之擴大,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人們的活動半徑越來越大,人們對交通的需求隨之增多,然而根據城市歷史發展軌跡來看,城市的規劃和發展一般滯后于人們的需求,道路交通本身就存在規劃滯后、發展滯后、再次鋪設道路成本高等問題,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加重了道路交通的壓力與負擔。
由于人口聚集效應導致了人口個體平均空間的減小,地價逐年攀升,城市重新規劃的代價相對較高[6],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城市發展的相對滯后成為不可和解的矛盾,大量人口聚集城市帶來城市交通的擁擠、生活質量的下降,而軌道交通可以導向城市人口流向,從而帶動城市發展,促進城市發展的合理布局,能夠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出行交通狀況,對城市產業布局和空間結構都有積極影響。
2 軌道交通的引導作用
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合理的軌道交通布局會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城市布局的優化、城市商業中心的合理分布、城市文化教育的發展,城市空間結構和空間形態都會受到著軌道交通的影響。
2.1 軌道交通引導城市形態變化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交通不暢導致交通事故率增加、污染加重、路況復雜等問題,對現代化城市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降低了現代化城市的效率和產能。軌道交通區別于常規交通方式節省了大量空間、促進了城鎮化效率,得以快速發展。現代城市的交通方式往往和人口聚集程度密切相關,人口居聚集程度反映了城市的空間形態,故交通方式影響了城市空間的布局,不同的城市布局需要對應的城市交通方式,軌道交通隨著大城市規模的擴大應運而生、且隨之發展和改善,并促進了城市結構的調整。城市的交通的效率主要體現在載客率的多少和便捷性上。城市發展的主干就是建立在城市交通干線上的,軌道交通的巨大載客量和高效率將促使軌道交通成為城市發展主要的結構形態,依據軌道交通的主干線將會新的城市發展枝干,新的交通支桿將會帶動一系列的城市空間結構的改變。
2.2 軌道交通促進城市結構優化
城市的交通首先影響的是城市人口的聚集程度,人口的聚集將帶動商業的發展,并促進城市商業布局的和結構的發展,同時城市商業布局的和結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人口的需求,城市人口的需求的集中程度突出了了城市的發展急需解決的發展重點,將會促進城市結構的重組和優化,影響了城市的發展的空間形態。軌道交通具有運載力大、不污染環境、高效等優勢,是解決城市日益突出矛盾的關鍵所在,它可以作為催化劑,影響城市的發展,所以城市軌道交通的布局可以作為調整手段影響成的后續發展,包括商業的發展、地產的開發、商務中樞的建立等。
軌道交通對城市影響的具體體現主要有兩點。①軌道交通的便捷性促進了人、物資的快速溝通和流轉,增強了城市邊遠地區和城市中心的交流,將城市中心的功能疏散化,促進了城市的一體化發展,帶動周邊公共設施和教育文化的聚集,促進了城市次中心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和城市空間結構優化。②軌道交通的發展促進了新的商業中心和生活中心的發展,帶動了城市人口密度的變化,事實上疏散了城市中心的人口,優化了城市人口結構和產業結構,促進了城鎮化進程。
3 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的相互作用模式
分析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的相互作用模式有利于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首先分析大城市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發現城市規模都是以某一區域為中心成扇形或逐層發展和完善的,城市空間拓展方式程扇形或圓形。由于人口的中心聚集效應,隨著外圈的拓展和發展,內圈每一層次都得到加強,城市發展初期中心區域的發展速度最快,隨著中心區域達到了目前科技水和認識水平的開發加快,中心區域的發展速度將比外圈區域發展速度低的趨勢,但城市中心區域范圍呈現逐漸增加的形勢,隨著城市規模扇形或圓形的擴展,城市的道路交通日漸完善,城市交通呈現立體發展,軌道交通充分利用了地上地下空間,擴展了人們的活動空間,在城市規模一定的情況下擴充了容量,城市的發展促進了軌道交通的出現和發展,并根據人們需求優化了軌道交通的設計與發展。其次,軌道交通也對城市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軌道交通擴充了人口活動范圍,促進了城市外延的擴展,促進了城市規模的增大和城市整體質量的提高,既軌道交通影響的是人口活動范圍,人口活動范圍帶動了城市人口的需求,城市人口的需求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4 結束語
軌道交通是大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軌道交通增加了城市人口活動的橫向和縱向活動空間,引導了城市人口的集散,增強了城市活力。文章綜合分析了目前城市發展的困境,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引導作用并淺析了兩者的互動關系。
參考文獻:
[1]劉建峰.北京市郊軌道交通發展策略[J].城市交通,2014(06):28-36.
[2]孫鐵山.北京市居住與就業空間錯位的行業差異和影響因素[J].地理研究,2015(02):351-363.
[3]車志暉.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績效的模糊評價——以包頭中心城市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6(06):50-58.
[4]劉志義.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地下空間開發[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16(04):30-32.
[5]潘海陳.軌道交通與城市公共活動中心體系的空間稱合關系以上海市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5(04):76-82.
[6]宋敏華.依托城市軌道交通帶動地下空間開發[J].京勘察設計,2016(08):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