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提出了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可以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習技能,形成科學的物理學習態度,教師要用核心素養來指導和點撥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文章主要探究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如何用核心素養的思想來指導自己,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現高效學習。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06
課題項目:本文系省級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學生高中物理學習能力研究”(SGH17B423)的研究論文。
作者簡介:張永斌(1967-),陜西省榆林中學教師,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學。
一、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學生接受知識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的品格和能力,在物理學科中主要表現為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和科學態度和責任。教師要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提高自己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積極的情感和態度。用核心素養來指導學生會使教師明確教學方向,把握教學目標,主動地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進而實現高效課堂,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核心素養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潛能的挖掘,促進學生在探究中逐步地適應社會,實現全面發展。
二、培養物理核心素養的意義
用核心素養來指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究會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的綜合提高,使學生可以實現全面發展。教師用科學的理念來指導學生會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產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通過自己的探究收獲知識、提高能力。學生親歷了學習過程,體驗了學習步驟,會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理解物理知識的內涵和本質,進而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主動地進行發散思維和邏輯判斷,會學會分析問題,實現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活躍了,進而形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在探究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科學學習態度的形成。學生形成了端正的學習態度,就會在課堂上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真分析知識規律,探究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而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核心素養指導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方法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使學生可以形成物理觀念,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思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創設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探究中。教師用物理現象或者是物理常識帶領學生走進物理世界,會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進而積極思考、理解知識。例如,在學習《感應電流》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楞次的故事,向學生介紹他是德國科學家,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和反復實驗,發表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在學習《力的分解》時,教師可以用一根細繩系住一個鐵塊,之后再分別用一根線和兩根線去提起這個鐵塊,鼓勵學生思考用一根線和兩根線去提取鐵塊有什么不同。動手的操作情境會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故事和操作的形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生通過聽故事、動手操作的方式來產生物理學習的好奇心,同時也會對物理學家對知識探究的執著之情所感動,進而提高主動探究和積極思考的欲望。
2. 聯系實際,實現學以致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原理和態度的遷移是教育過程的核心。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通過生活中的實際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達到對知識的內化和理解。生活中物理知識的靈活應用,會啟迪學生運用物理知識進行遷移,抓住知識間的聯系,悟出物理本質和規律。例如,在教學《力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磨菜刀的時候,為什么要不斷澆水?通過對知識的分析,學生會認識到磨刀石和菜刀摩擦會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導致刀口硬度變小,這樣對刀是不利的。澆水利用了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在教學《熱學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思考炒瘦肉的時候,為什么要在肉片的外面裹一層淀粉,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學生通過對熱學知識分析后,會認識到將肉片直接放入油鍋中爆炒,會導致瘦肉中的水分被蒸發,影響口感,吃起來比較硬。而裹上了一層淀粉則會保護肉內的水分,使它不會蒸發,從而使肉吃起來軟嫩、可口。將物理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或者是實際聯系起來,會促進學生體驗知識和實踐意義,進而使學生渴望更深入地探求,發展學生的能力。
3. 自主探究,體驗內化知識
新課改倡導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主動探索的方式來獲得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從多方面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多創設一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學習主動性的探究機會,使學生在思考中獲得知識,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磁場》的時候,為了使學生可以明確物體運動方向的判斷方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析安培力作用下物體運動方向的判斷方法和策略有哪些。通過自主探究和分析,學生會認識到可以采用電流元法,也就是把整段電流等效為多段直線電流元,先用左手定則判斷出每小段電流元是受安培力的方向,從而判斷出整段電流所受合力方向,最后確定運動方向。還可以采用特殊位置法、等效法或者是利用結論法等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和判斷。學生在探究中會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歸納,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將知識進行內化,實現靈活應用。
4. 實驗探究,積極參與動手
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實驗,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嘗試探索,會促進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學習的主體,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在教學《串聯和并聯電路》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動手實驗的舞臺,使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理解物理知識,探究物理現象,進而理解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只有從頭到尾經歷實驗過程,學生的創造性才能夠得到開發。學生在實驗中首先會通過繪制電路圖的方式來探究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方式,之后會準備實驗需要的器材,通過自己思考的方式來探究實驗步驟和操作方法,實現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當連接好電路后,學生通過實際測量和觀察會發現,串聯電路中的各處電流都是相等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的電壓之和,總電阻等于各個電阻之和,電壓的分配與電阻成正比,功率的分配與電阻成正比。而相比之下,學生也會發現并聯電路的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的倒數之和,電流的分配與電阻成反比,功率的分配與電阻成反比。學生得到這樣的結論是通過自己動手實踐觀察到、總結到的,會從本質上理解知識,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進而體會到知識的內涵,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和動手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可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在實驗中進步,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教師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和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融入課堂學習過程中,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恰到好處的指導會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誘因,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在思考和探究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華.新課改下如何打造物理教學的高效課堂[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6):1.
[2]邢紅軍.論科學技術發展與中學物理課程改革[J].中學物理教考,199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