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勁松
【摘 要】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剛剛開始學習就不想學的兒童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如何利用和引導好學生“貪玩”的天性,在玩的同時學習知識,筆者將從融洽的課堂氛圍、有趣的數學故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生活中的數學應用等方面去做簡要論述。
【關鍵詞】 小學數學;趣味性;好玩
國際數學大會曾經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題是“走進美妙的數學世界”,在此次數學大會的少年論壇上,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為青少年題詞:“數學好玩”。那陳省身教授怎么會覺得數學是好玩的呢?其實,陳省身從十幾歲就覺得數學好玩。正因為覺得數學好玩,才興致勃勃地玩個不停,才玩成了數學大師。所以,小孩子也可能覺得數學是好玩的。那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是好玩的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培養:
一、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充滿愛意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剛剛開始學習就不想學的兒童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钡湍昙壍男W生剛接觸正規的數學教育,如何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避免其因教學方法不當而對數學產生厭煩的情緒,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喜歡四平八穩,不許有“節外生枝”的現象產生,一旦出現“節外生枝”,就簡單粗暴地打斷學生的發言和想法,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課堂氣氛過于沉悶。所以,上課時老師應該給每個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愛意”充滿課堂。如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可以說“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學生,不妨滿懷期待地說“你先試試,輕輕地說給老師聽聽”“我就知道你一定行,這不,說得多好、多響亮呀!”……在教師暖暖的愛意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而自主的學習和發展。課堂上師生之間充滿“愛意”,課堂才會變得有活力,教師才會游刃有余地教,學生才會自由自在地學;課堂上有了“愛意”,師生間才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師的想法;課堂上有了“愛意”,教師不會將目光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
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世界是美妙的
著名的特級教師吳正憲提出:“數學教師要做一個烹調大師,把那種嚴謹的、系統的、抽象的數學,通過我們的藝術之手在教學中得到藝術的體現,烹調成適合孩子們口味的數學,讓孩子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良好的數學感受。”對兒童而言,“玩”是最快樂的,但光玩是不行的,應該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有所得,從而為他們將來的人生夯實基礎。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把數學教學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基本的兒童數學活動,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變“嚴謹”為“簡單樸實”,變“高高在上”為“可見可聞”,變“枯燥乏味”為“切實可用”,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數學素養,在感受數學的價值時,感到數學學習原來是那么地有趣,數學世界是多么的美妙。
比如說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我上課時讓學生在玩紙圈的過程中找到學數學的樂趣,并通過講數學小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妙。莫比烏斯帶的故事。有人曾提出,先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條,首尾相粘,做成一個紙圈,然后只允許用一種顏色,在紙圈上的一面涂抹,最后把整個紙圈全部抹成一種顏色,不留下任何空白。這個紙圈應該怎樣粘?如果是紙條的首尾相粘做成的紙圈有兩個面,勢必要涂完一個面再重新涂另一個面,不符合涂抹的要求,能不能做成只有一個面、一條封閉曲線做邊界的紙圈兒呢?
對于這樣一個看來十分簡單的問題,數百年間,曾有許多科學家進行了認真研究,結果都沒有成功。后來,德國的數學家莫比烏斯對此發生了濃厚興趣,他長時間專心思索、試驗,也毫無結果。
有一天,他被這個問題弄得頭昏腦漲了,便到野外去散步。新鮮的空氣,清涼的風,使他頓時感到輕松舒適,但他頭腦里仍然只有那個尚未找到的圈兒。一片片肥大的玉米葉子,在他眼里變成了“綠色的紙條兒”,他不由自主地蹲下去,擺弄著、觀察著。葉子彎取著聳拉下來,有許多扭成半圓形的,他隨便撕下一片,順著葉子自然扭的方向對接成一個圓圈兒,他驚喜地發現,這“綠色的圓圈兒”就是他夢寐以求的那種圈圈。
莫比烏斯回到辦公室,裁出紙條,把紙的一端扭轉180°,再將兩端粘在一起,這樣就做成了只有一個面的紙圈兒。圓圈做成后,麥比烏斯捉了一只小甲蟲,放在上面讓它爬。結果,小甲蟲不翻越任何邊界就爬遍了圓圈兒的所有部分。莫比烏斯激動地說:“公正的小甲蟲,你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個圈兒只有一個面?!蹦葹跛箮Ь瓦@樣被發現了。
三、課堂教學方法要千姿百態
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教學內容的傳授,只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左右》這節課,屬于“空間與圖形”板塊的內容。教材提供了“指鼻子、指眼睛”的情景圖,讓學生在游戲中引起對左右方位的討論。我沒有局限于這個小游戲,也沒有局限于教室這個狹小的天地,而是把學習空間移到了廣闊的大操場,組織了一節別開生面的體育式的數學課。讓孩子們通過玩游戲,充分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空間觀念。
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身邊的好玩的數學事情,體會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數學很有用”,這也是數學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的。在教學中我盡量與學生一起走進生活,捕捉數學信息,鼓勵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把自己和數學融為一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在生活實踐中自覺地應用了數學知識。
這是上完課后學生寫的一篇數學日記《生活里的數學》:星期六,媽媽帶我去了超市。哇,超市里的東西真多??!以前,我只關注它們的種類,尤其是零食。媽媽拿起了兩件商品,問我多少元,這個很好算,用加法就可以啦!媽媽又把同樣的商品拿了好幾件,又問我多少元,這次可不能用加法了,該用乘法了,用物品的單價乘物品的個數,就得出來了……
日常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知識,可以說無處不有。只有把學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數學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能自覺地接受數學,喜歡數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切實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好玩。
總之,要讓數學課“好玩起來,是新課程給予我們的機遇,更是新課程對我們的挑戰,每個教師都應把握機遇,敢于接受挑戰,用我們的智慧為學生搭建廣闊的平臺,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樂園!
【參考文獻】
[1] 陳燕云. 讓數學變得好玩 小學數學 二年級課堂游戲88例 萬千教育[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2] 李靜. 實行趣味教學 體會數學好玩[J]. 讀與寫,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