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紅英
摘 要:學生在對化學計算題進行解答時,容易出現表達不規范、解題思路過窄等問題。教師應積極探究初中化學計算題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解題能力。要整合歸類試題,拓展學生解題思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化學教學;化學計算;教學策略;教學情境;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2-0064-01
化學計算能體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和應用知識。學生在計算題的解答中,還可以形成基本化學技能,提高化學核心素質。因此,教師要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進行化學計算題教學,提升學生解題能力。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結合教材內容,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整合歸類試題,拓展學生解題思路
通過教學實踐可以得出結論:單一、枯燥的化學計算題教學,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產生不良影響。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不能實現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有這樣一道計算題:燒杯中有鎂和銅的混合物共10.0克,放入100.0克的稀鹽酸進行充分反應,最后測得總質量是109.6克,請問反應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多少克?原來的混合物中銅的質量為多少?對于這種用語言描述的計算題學生已經司空見慣,所以對題目的解答往往缺乏興趣。為此,教師可嘗試創編問題情境,改變習題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受,調動學生解題的積極性。
教師可將敘述式計算題改為流程圖式計算題,這樣的題目有著比較真實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可將題目改成以下形式:興趣小組的同學要測量鎂和銅混合物中銅的質量,他們根據鎂活潑性較高的性質,對混合物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篇幅所限,圖略),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結果,計算氫氣生成的質量和銅的質量各是多少?教師還可以將此計算題設計為分步表格計算題。改編為:將鎂和銅的混合物10克放入燒杯中,將25克稀鹽酸重復4次倒入燒杯中,其中反應的變化量如表所示(表略),請問x的值為多少?原來的混合物中銅的質量是多少?這種直白簡練的表達,符合科學處理數據的方式,對學生來說有著比較大的吸引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計算題,教師還可以通過將實驗探究和計算進行融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教學課件,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化學計算題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發散學生思維,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提高學生的成就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
教師針對學生的適應情況和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能將化學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從化學視角來看待生活,并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教學氫氣燃燒的計算題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發射火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2H2+O2=2H2O過程釋放的能量。在處理二氧化硫的教學中,教師可播放霧霾方面的資料,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硫對環境的危害,并且引入方程式SO2+NaOH=NaSO3+H2O,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境,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觀看火箭發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了解二氧化硫對環境的危害能激勵學生治理霧霾的信心和勇氣。
三、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化學計算題教學,教師通常先舉幾個例子對化學知識的運用進行講解,然后再強調一下具體的解題方式和步驟,并要求學生課下做幾道與之有關的計算題進行反饋,以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當今教育教學的需要,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先布置一道練習題,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和解答。然后教師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錯誤并予以糾正,加深學生對正確解題方式的理解和運用。在糾錯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找出錯誤的原因,以避免學生今后再出現類似錯誤。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要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嘗試,引發學生創造的想法和欲望。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多進行鼓勵,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成功和快樂。
總之,教師應積極探究初中化學計算題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解題能力。要整合歸類試題,拓展學生解題思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擁有一定的成就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和質量,提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錢海如.初中化學課程中化學計算的教學策略[J].化學教學,2013(11).
[2]劉小英.淺析化學計算中的“化繁為簡”[J].中學化學,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