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菊蓮
【摘? ? 要】初中化學是一門重點的學科,對于剛接觸化學的學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尤其是各種元素,學好化學元素是打開化學學習的大門,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和化學息息相關,化學反應是地球中的調劑品,它能帶來許多對人類有益的結果,也能造成許多壞的結果。學習化學將會帶領學生走向新世界的大門。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方法? 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29
物質的組成很復雜,平時了解的物質組成是討論物質的宏觀觀念,而化學是以微觀的方式向學生介紹物質的組成,化學與人類息息相關,從有人類開始人就在利用化學或者說利用化學反應生活,化學改變了生活,加速了人類的發展。無論是遠古的陶瓷冶煉,近代的釀酒技術,都是人類對化學的有效利用,化學是一門很奇妙的學科,學習化學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事物的發展和結果,了解物質的本源。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化學,對化學的各種概念能有初步的了解,初中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化學是在初三開始學習,剛接觸化學的學生通常會很抵觸這門新學科,學生們會詢問為什么在面臨中考的最后一年還讓他們新學一門完全陌生并且相當困難的科目,化學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那么虛無縹緲,難以捉摸。教師在教學開始時應該向學生解釋學習化學的原因以及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傳輸學習化學的方法和化學學習中對概念的理解。本文將討論如何讓學生形成初中化學學習的概念以及教師怎么進行教學的策略。
一、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好化學的前提,教師應該給學生制定好預習的方向,把下一節課將要講的內容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有心理準備,比如開課第一課,應該讓學生預習元素周期表,初中對于元素周期表的要求只是前二十個元素,要求學生對二十個元素的原子質量、原子式以及順序等能夠熟記于心,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最基本的東西,對元素周期表如果能理解得透徹,那么學習化學就很簡單了。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門捷列夫發現并且在元素周期律的引導下對當時發現的元素進行系統排列分類而得到的,通過后人的不懈探索,元素周期表已經越來越完善。初中化學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化學有初步的理解,讓學生對化學有初步的概念。預習能發現問題并且讓學生在課堂上專注于聽講,在教師講課時解決發現問題。
(二)課后復習
化學的學習是個反復的過程,由于化學的復雜和學習化學的困難性,學生并不能簡單輕松的掌握它,所以在課堂學習過后,教師應該督促學生進行課后復習,針對預習時發現的問題和課堂上老師教學的重點進行著重復習,對課堂上做的筆記反復琢磨。復習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學生為了形成化學的概念,對化學的知識產生綜合運用的能力,鞏固學習的知識,復習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而復習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識來回的看幾遍,復習應該學到新的知識,對復習的內容有新的理解,復習出新意。復習應該有方向性,不是盲目的翻閱書本,由于化學是一門比較注重理解的科目,只是記憶而不能靈活應用是不能學好化學的。
(三)課后作業
認真完成課后作業是鞏固知識的有效方法,做作業不在多而在精,做懂一道綜合題就能理解透徹許多綜合的知識,往往一道題都是包含很多學過的各種細節知識,做出一道這樣的題需要學生的細心和專注,以及對知識有著不錯的掌握程度,就拿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來說:H2+O2=H2O,這是一道初級配平題,但是卻是最能讓學生了解如何進行方程式配平的題,配平方程式有許多方法,多練習題會加強對方法的熟練度,通過多次大量的課后作業練習,能使學生找到自己更適合的方法,以后做題也會得心應手。方法運用得當,學生心里也就對學習化學有了更好的把握,更有利于以后的學習。
二、教學過程
(一)實驗反應
化學是一門動手動腦的學科,化學實驗是詮釋概念的好方法,比如鎂和氧氣的反應,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白色固體,這是鎂條與氧氣反應的結論。文字表達的反應現象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在教學時學生并不能理解,教師可以拿出鎂條在課堂上及時做實驗,這就像小說與漫畫的區別,由肉眼可見的圖像表達能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實驗,鎂條與氧氣在反應時產生的強烈現象深深的刻入了學生的腦海里。“眼見為實”是人的內心完全默認的。初中化學的奇妙完全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對學生展示出來,例如顏色反應,不同顏色的試劑通過不同比例的混合,或者不同的反應時間,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顏色,初次接觸如此直接的化學反應能提升學生的興趣。
(二)教學氛圍
學生都有著很大的學習壓力,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為學生營造和提供一個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學生需要有理想的學習環境,教師不應該過于強調課堂紀律,讓學生知道老師是學生的朋友,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很好的在教師與朋友之間的角色做好轉換,學生沒有了學習的顧慮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學習環境類似于存活環境,環境好,就能存活下來,環境不好就會被排擠淘汰。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師應該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杜絕由于其他因素對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傳授知識是教師的職責與任務。教師作為整個課堂的領導者,應當做好激發全班同學學習的思想工作,整理好學習氛圍,讓全班同學養成愛學習、互相幫助的好習慣,并且讓課堂里能夠充滿競爭,有力的競爭能提升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
(三)勞逸結合
長時間的學習會導致學習的效率急速下降,勞逸結合的機制能大大提升學習效率,有效地減少學生身體大腦的疲勞,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需要休息,教師可以替學生們建立科學的休息機制,例如讓學生們進行體育運動,打籃球、跑步、踢足球都是很好的減少疲勞的方法。
高深的化學還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與高分子化學。要教會學生對初中化學形成好的概念,需要教師有好的教學策略,在學習和生活的平衡下,學生要學好化學是很容易的,化學研究的是分子原子的層次,教學時需將微小的東西宏觀化,分子間的反應就能變得簡單容易,顏色反應、焰色反應都是好的例子。化學屬于科學研究的范疇,從事科學研究就要有嚴謹的態度,初中化學概念在腦海的形成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捷徑”,化學作為一門歷史悠久并且富有活力的一門科目,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對人類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注定將永久的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