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
摘要:現代學徒制將職業教育教學場所由學校延伸到工廠,將師資隊伍由校內教師擴大到企業教師,將教學方式由學校課堂授課擴大到企業師傅帶徒弟,是當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改革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核心,職業院校圍繞這一核心,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嘗試,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從學制、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與教材開發、教學實施與考核評價、教學管理等多方面對工學結合的實現形式及制度保障做全面深入的改革探索與研究,以有效解決現代學徒制實施中的核心問題。
關鍵詞: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517(2018)06-0034-02
1 概述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培養融入現代學校職業教育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它打破了傳統學校教育的邊界,將課堂延伸到工廠,將“師傅帶徒弟”融入專業教學,將職業教育主體由學校一方變成校企雙方,將人才培養通道貫入職場,將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是當前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全面推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作為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專業,酒店管理與現代學徒制有著較高的匹配度,成為現代學徒制應用試點工作的主力軍之一。改革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核心內容[1], 我校酒店管理專業自進行現代學徒制前期試點工作以來,圍繞這一核心,以《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為指導,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嘗試,現以其為例,就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專題探討。
2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
2.1 實踐概況
我校酒店管理專業自辦學以來,始終致力于推行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先后與長沙地區多家五星級酒店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訂單培養、對口就業已形成常態。2015年,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專業內涵建設,學校與合作企業湖南佳興世尊酒店在原有訂單培養的基礎上,啟動了現代學徒制前期試點改革,雙方按照“四個對接”的要求,圍繞試點核心“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展開了一系列實踐嘗試。首先,改革了人才培養目標,針對酒店涉外服務較多的特點,將人才培養目標升級為具有外語應用技能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五星級酒店高素質技能人才。二是改革了學制,由過去的“2.5-0.5”,改為“2.0-0.5-0.5”,第四學期安排學生進入酒店,進行為期5個月的“準學徒”學習,為后續實習打好基礎。三是共同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一方面根據企業緊缺人才增設了相關課程,如根據我省日韓游客較多的特點,增設了酒店日語/韓語等課程,另一方面改革了專業課程模塊設置,將課程劃分為學校課程與企業課程兩大模塊,其中企業課程模塊以企業文化、企業制度、服務意識與職業精神傳授與職業技能強化訓練為主,與改革后的學制相對應,學校課程放在校內于前四個學期教授,企業課程放在企業于后兩個學期教授。四是進行了校企師資互聘共享,企業每學期派1-2兩名經理級別的管理人員,進駐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教授相關專業課程,學校也派出專業教師進入酒店擔任一線員工專業指導顧問。五是改革了實踐教學體系,創造了多種工學結合實訓形式,如認知實踐、企業調研、課余幫工、專業綜合實訓周、工學交替、實習等。六是酒店針對學徒制定了專門的管理制度,派人對學徒進行了跟蹤管理。
2.2 實踐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在試點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如學制不夠靈活,“2.0-0.5-0.5”的階段式劃分不利于靈活地進行“工學交替”,無法利用“學-用-學-用”的交替循環使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于崗位實際,在應用中進一步升華學習,使技能得到最大提升,企業也必須等到兩年后才能享受學徒制的收益,無法提前獲益;課程模塊劃分較為粗略、不夠精細,特別是企業課程的最終執行力度尚無法保證,這一點在企業公共課程的執行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學生進入企業后,通常被分配到各個部門進行跟崗學習,各崗位班次不一,難以集中起來單獨開班,進行有計劃的常規教學,更多的時候只能跟隨其他員工一起參加培訓,或由所在部門經理、師傅進行在崗指導,教學的計劃性與規范性大打折扣,再加上企業的主業畢竟不是教育,師資不如學校充足,往往無法為學徒配備專門的師資;教學實施改革力度不大,專業課程仍以校內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校內教授為主,師帶徒在崗授課的課程仍相對較少,學校對企業兼職教師要求不嚴、管理較松,企業對經理在校期間的教學又無法直接監控,教學質量無法保證;考核方面,雖然達成了共同考核的共識,但對于考核標準的制定還缺乏清晰的認識,高中考生與在職人員兩類生源的考核方式與考核標準不統一不規范的問題也很突出;雖然制定了學徒管理制度,但管理方式仍以兼管為主,尚未形成專人、專部門、專管的制度。
3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3.1 改革學制
首先,可采取彈性學制,彈性學制的實現形式有多種:一是按照時間特征劃分“工”與“學”,采取“2.0-0.5-0.5”或“1.5-0.5-1”的形式呈“學生-準學徒-學徒”的規律推進,二是采取“1-0.5-1-0.5”工學交替循環,三是根據課程性質決定是“工”還是“學”,“工”類課程以企業頂崗、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授,“學”類課程以校內學習、專業教師集中授課的形式傳授,當然,這需要配以完善的教學管理,才能實現兩類課程在教學進程上的合理安排與靈活切換。
其次,對以工作為主的在職生源,可以采取周末班制,組織學生周末進校進行專業學習,也可以派學校教師進入酒店,集中授課、就地教學,還可以開發網絡課程組織學生進行遠程學習。
第三,可適當放寬學制年限,準予學生提前或推后修完學分,此舉可方便在職生源根據自己的能力與精力進行適度學習,平衡學習與工作之間的壓力,提升學習效果。
第四,可打破工學結合時間塊分割,通過認知實踐、實訓周、旺季幫工等多種形式經常安排學生去酒店進行崗位實踐,使工學結合、學做統一變成一種常態,使校企雙主體育人真正貫穿整個教育全過程。
3.2 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首先應根據試點企業的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將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培養規格,為后續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提供基礎依據與輪廓框架;協調校企雙方需求,改革優化學制,根據學制進行配套的教學進程安排;在畢業要求中引入崗位技能鑒定與職業資格認證作為畢業必備條件之一,對職業考證與技能鑒定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特別要平衡高中考生與在職人員兩類生源的畢業條件,為后續規范教學實施與嚴格教學管理奠定制度基礎。
當然根據單個試點企業的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可能會帶來學生就業適應性與遷移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將試點企業由一家擴展為多家、學校與多個企業組建聯盟集團、改聯合招生為聯盟招生來解決。聯盟招生模式下,校企多方可在確定共需、制定共同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開發適應不同企業需求的遷移目標,以提升學生職業發展的適應性與可遷移性。
3.3 改革課程開發與教材開發
課程開發方面,首先,應根據試點企業核心崗位群設置專業課程群;其次,應按照職業標準體系確定課程內容體系及基本框架,使課程設置建立在對接企業需求與職業標準的基礎上;第三,可開發“學校課程+企業課程,聯盟公共課程+企業方向課程,理論課程+實操課程,基礎(單崗)實操課程+強化(綜合)實操課程,實體課程+網絡課程相結合的多維立體課程體系,以靈活的課程體系為工學結合的實施提供便利條件。
教材開發方面,首先,教材的具體內容應對接崗位主要工作內容與主要工作過程,對接崗位關鍵技能;其次,可將企業突出事件、典型事例作為案例、企業經營特色作為拓展內容、企業崗位工作任務作為課后作業編入教材,以增強教材的職業性與適用性,使教材編寫直接對接崗位需求。
3.4 改革教學實施
首先,應根據課程性質選擇合適的教學實施方式,學校課程、理論課程以專業理論和基本技能為主,由專業教師在校內教授,企業課程、實操課程以職業精神培育和職業技能強化訓練為主,由企業師傅在學生頂崗崗位上,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授;其次,聯盟招生模式下的企業方向課程既可以通過開設小班、由企業派人進校教授的方式實施,也可以直接將其開設在企業;最后,對于在職生源,還可以通過遠程視頻、網絡課程等形式實施教學。
3.5 改革考核評價
首先,應以職業標準為依據制定課程考核標準;其次,引入崗位技能鑒定與職業資格認證作為實操課程考核方式,同時在畢業條件中做出硬性規定;第三,在考核主體上,可采取“共同考核+交叉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由學校教師、企業教師、同事、顧客組成多元考核主體、對學徒實施共同考核的基礎上,專業核心課程采取校內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交叉考核制度,以提高教師的責任心與教學質量;第四,在考核形式上,可建立“項目考核+綜合考核、階段考核+總考核、合格考核+上升考核”相結合的多維立體考核體系,以加大考核力度、增加考核頻率,提高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
3.6 強化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
首先,可在酒店設立“學徒課程教務管理辦公室”,學校與企業各派人員組成合署辦公,參照學校崗位設置與教學管理制度,對學徒課程進行專門的教學管理,促使企業內課程教學管理常規化、規范化。特別要做到統一對校、企兩類教師的要求,所有教師均應納入教務管理系統,進行嚴格的檢查與監督,無論是學校教師、企業兼課經理、還是崗位師傅,均應嚴格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所授課程的教學標準、教學目標與授課計劃、編制教案,嚴格按照程序組織實施教學,促使企業內教學實施與教學管理走上規范化、常規化道路。
其次,在企業設立專門的學徒管理辦公室,參照學校班級管理,對學徒在企業的學習生活、獎助學金評比、工資職位晉升等進行專門的管理。可根據學徒崗位分散的特點,在原有班級編制的基礎上,設立學徒學習小組,實施每日考勤制度與每周匯報制度,適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
4 結語
改革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核心,在目前所進行的試點工作實踐中,學制不夠靈活、課程模塊劃分不夠精細、教學實施改革力度不大、教學管理與考核評價不夠規范、學徒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的問題仍較為突出,這需要我們從學制、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材、教學實施、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等多個方面做進一步的深入探討與研究,為工學結合找到更有效的實現形式,建立更有效的制度保障,促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EBOL]. 2014-08-27. http://www.moe.gov.cn/.
[2] 成潔. 試論現代學徒制試點要素及學校實踐模型的構建[J]. 職教論壇, 2015(21).
[3] 陳秀虎. 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5(21).
[4] 趙文龍. 現代學徒制管理和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研究[J]. 高教學刊, 2015(13).
[5] 歐陽莉.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思考[J].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1).
[6] 姚曉燕.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