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安
【摘 要】數學是一個理性而抽象的科目,不僅學生學習起來覺得難度大,對老師的教學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當今社會,做任何事都很看重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授課的課堂效率。本文將根據本人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數學教學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70
初中生更容易接受形象的、立體的事物,而數學作為一個抽象的科目,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除此之外,現在的教學時間被削減,作業量也減少,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安排,這就需要我們為師者有個合理的規劃和教學安排。如何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高效率的授課是老師們討論了很多年的話題,不管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效率都極其重要,時間是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怎樣提高課堂效率呢?我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一、提升自身專業修養,側重考點和重難點的講解
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話在教學中也同樣適用,人總會不自覺地向自己尊敬和喜歡的人看齊,會模仿他們的一言一行,就如同現在狂熱的追星一樣,總想買跟自己偶像一樣的東西,看一樣的書,聽一樣的歌。一個人的言行很容易就能影響到身邊的其他人。一名數學老師提升自己的專業修養,每年就能影響幾個班的學生。為師者的專業修養,對數學的熱愛,縝密的思維,都能夠在一言一行間無聲的感染學生,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專業修養除了可以給學生帶來好的影響外,還會讓老師提前備課,對有限的課堂時間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此之前,就要求老師對初中數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和認識,能夠把握好重點和難點。對于常考的知識點,不僅教學時要側重,還要提醒學生們注意。教學的時候,還要注意板書清晰,不僅僅是字跡清晰,還要做到條理清晰,干凈整潔的板書更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此外,縝密的思維、深入淺出的講解、幽默的語言都與專業修養相關,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安排初中生課前預習,常規知識點鼓勵“小老師”來講解
課前預習在學生學習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難點,如果初中生沒有進行課前預習,等老師講課時完全是一片懵,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課后完成不了安排的習題,那么學習效率就很低,會浪費很多時間。課前預習的作用在于,學生在看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和思考了,即便有不明白的地方,授課時也能明白過來。如果有講解之后還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來,我們再仔細講解一遍,就可以盡量做到學生能在課堂上完全理解我們講解的知識。那么剩下的對知識鞏固就交給課后習題了,反之,學生沒有課前預習,對講解的內容大部分都不懂,甚至連自己有什么沒有理解到的地方都不知道,那我們也就不知道該如何針對性的講解了。由此可見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每次上課前都要安排學生預習。
初中生已經具備自學的能力了,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學生在自學的時候思考的比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多,我們可以安排學生預習,鼓勵數學成績好,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成為小老師。一些常規的知識點就鼓勵他們來進行講解,等他們講解完了,再根據“小老師”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補充。小老師的存在,一是可以鼓勵學生自身認真預習和思考,二是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由學生自己的小伙伴講解一個知識點,學生更容易記住。
三、建立數學興趣小組,帶動學習氣氛
以前的課堂被稱之為“填鴨式”的課堂,以老師為主,老師備課、講課,學生就一言不發,默默聽著,老師怎么說就怎么做,自主思考能力弱,課堂沉悶,課堂效率也很低。如今我們要改變教學方式,把師生位置互換,教學以學生為主,學生預習、思考、講解,老師就引領他們去學習,看他們表演。
興趣小組的建立,可以讓喜歡數學的人匯集在一起,幾個人一起討論,攻克難題,讓喜歡數學的學生在興趣小組中如魚得水,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和練題,鞏固知識點。當班上一部分人對數學興趣高漲之后,就能影響那些對數學興趣不大的學生進行學習和討論,這樣就把班上的學習氛圍帶動起來了。很多事,氣氛對了,事也好辦了,數學的學習同樣如此,我們只需在學生的求學路上做出正確的指引,營造一個學習氛圍,他們就能在這個學習氛圍中去自主學習和思考。
四、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做出適當的調整
作為老師,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一個好的學習狀態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如果發現學生有消極的狀態,就必須重視起來,想辦法幫助學生調整到好的狀態中來。積極的狀態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而消極的狀態對他們的學習則有負面的影響。
要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比如有一次晚自習的時候,學生們心思全不在學習上,我想起他們那段時間學習任務繁多,晚上也疲累了,就讓他們放下筆一起合唱他們喜歡的歌。那一刻,年輕的歌聲響起,屬于他們的朝氣瞬間回歸,一群人在教室中盡情的歌唱著、釋放著。歌唱完畢,他們的狀態一改之前的沉悶無力,個個都變得很有精神了。
五、建立情景練習,讓課堂不再枯燥
現階段的中學教育,總是理論多于實際,理論是眾多前輩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幾千年的智慧精華,理論學習就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一樣。但是很多學生覺得理論離生活實際太遙遠,學習起來太空洞,太枯澀。我們需要在理論和生活實際之間搭一座橋梁,把兩者聯系起來,讓學生們覺得所學的東西可以運用到生活中來,讓他們對數學充滿濃厚的興趣。
就拿三角函數的學習來說,很多學生對三角函數的掌握都不好,生澀難懂是其一,枯燥乏味是其二。我們在教學時候,就可以把三角函數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周末組織學生爬山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已知山的高度,讓學生求出離山不同距離時的人看向山頂的仰角。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根據對面大樓的高度,求不同人與樓不同距離下的不同仰角。這樣就能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總之,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數學課的課堂效率與老師有關,也與學生有關。我們能做的,就是培養初中生對數學的興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學生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做學習的主人,同時我們也能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