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摘 要】核心價值觀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其包含: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學精神、世界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聯系現實等,是實現歷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標志。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一目標任務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嘗試把這樣的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學的每個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家國情懷,取得了很大成效。
【關鍵詞】歷史教學 家國情懷 課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54
一、備好每節課中的情感教育環節
要想在歷史課上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備課很關鍵。一方面,分析學生的實際,可以從其身心特征、知識儲備、班級紀律、學習積極性、教材內容特征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解;另一方面,對本節課的內容和要實現的情感目標加以了解。針對學生情感識別能力逐漸轉變為情緒認識;由對方法論的認識到世界觀的形成;理性思維和美感等高級情感的逐漸完善等,確定備課重點。然后充分剖析教材中顯性和隱性的情感因素,對教學過程和手段進行精心設計并拓展必要的課外知識。
例如七年級《百家爭鳴》這節課,情感目標有三個,一是認識和弘揚傳統文化;二是學習先賢天下己任的抱負;三是樹立科學與創新的意識。針對七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我把教學重點定為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并樹立現代文明意識。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準則;道家學說構成了兩千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等,讓學生懂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并樹立民主,法制的現代文明思想。
二、精心設計導入環節,以情入課
導入是思維的起點,好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精彩的開頭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是課堂教學開展的基石,可以有效吸引學生并引發學生設身處地去思考。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應當根據本節課的情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牢牢把握學生的情感,為整堂課提綱挈領。例如《九一八事變》這節課,在導入設計時,為了能把學生很快帶入那時的情境,我課前用多媒體播放《松花江上》這首歌,采用的是更具感染力的施鴻鄂演唱版本,讓學生體會當時東北人民對失去的家鄉的思念和對占領我國土的敵人的憎恨,大多數學生也跟著飽有深情地大聲歌唱,群情激昂,為本節課的愛國主義教育奠定基礎。
三、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情景設計,以境生情
情懷的培養不是靠教師一味地講述或說教,那樣會使學生情感的提升和知識的學習相互脫節。而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鏈接知識的學習和情感的提升,達到相輔相成的境界。通過播放一些歷史短視頻,組織學生排演情景劇,觀看圖片資料等教學手段設計情境并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升華學生情感思維的能力。例如《第二次鴉片戰爭》這節課,在涉及到家國情懷教育時,就可以以圓明園事件前后照片進行對比,引發學生深思,不斷拓展學生思維,深化學生情感。再如,《中日甲午戰爭》這節課,我從電影《甲午風云》中截取幾段反映出戰爭前奏、過程、結果的電影場面,收集了鄧世昌等北洋水師英雄人物的照片,和甲午戰爭的戰略立體圖。再把這些資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制作課件,營造出一種近似真實的歷史情境,從而消除了學生和這段歷史的時空距離。在聲情并茂的場景中,學生果然很快被吸引,并油然而生對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對清政府統治者的憎恨。
不過歷史學科的情感教育應是使學生在學習知識點這一主要目標之下,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深刻體會蘊含在教材背后的感情。所以情境設計要把握好度,如果設計不當,反而會使學生迷失學習重點,對歷史事實的尊重性也會下降,與歷史情感教育的初衷將背道而馳。
四、家國情懷的點睛之筆在小結,以理育情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在對課堂教學進行小結時,饒有余味地畫龍點睛,能使學生把本節課的知識點和歷史情感真正融入自己的思想中,使學生的情感從臨時性上升到長久性的高度,從而達到歷史教學的育人目的。具體操作上,在課堂教學的結尾部分,不但要為本節教授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總結,而且要對本節課程的歷史情感進行再升華,使教學目標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例如《香港澳門的回歸》這節課結束時,我們使用了這段話收尾:“香港澳門被侵占的百余年里,歷屆中國政府都曾試圖收回,為什么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們才能夠收回?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啟示?回歸后的香港澳門經濟繼續發展,人民生活穩定,說明了什么?”這一系列問題提出后,引發的是學生的自主思考與討論,從而認識到改革開放后祖國的強大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性以及祖國統一的必然性。
作為一種心理活動,家國情懷情感的形成是一個由淺及深的過程。美國教育家盧布姆說:“在這個過程中,情感成分從單純覺察開始,經過具有一定動力的階段,最后達到對一個人的行為控制。”進行歷史學科的情感教育重在課堂滲透,應以多種方法相結合,在適當的啟發下,以景引入,讓情升華。讓我們充分積極、大膽探索,使歷史課堂成為學生情感教育、道德培養的主陣地;使學生的家國情懷生于課堂,永存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