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
【摘 要】小學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之一,旨在打好學生學習的基礎,為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階段做好準備。而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啟發思維的科目則在小學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就是一場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測驗能力的考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有效性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38
課堂作為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陣地之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又迎來了新的教學目標。而教學有效性作為教學的靈魂則成為了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參考依據。無論是從小學教學對象的特殊性還是從數學教學的特殊性來看,只有將教學目標落實在提高教學有效性上才能真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討。
一、創新教學理念,克服傳統教學弊端
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理論包括關注學生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可測性和量化、教師具有反思意識。這些理論所強調是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學目標與教學結果的統一、教學實踐與教學反思的結合。這是有效教學的思想核心,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它對教師教學理念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師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時代精神、創新意識、人文情懷,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推動教學的有效開展。
二、提升教師素質,完善教學途徑
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提升自身教學素質是促進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教師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指導有效教學的靈魂所在,只要教師樹立先進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促進教學環節合理展開。另一方面,教師要豐富自身知識儲備。知識儲備的豐富程度決定了教師課堂講解的深度,如果教師缺少知識儲備就會使得教學流于表淺,學生也難以收獲真正的知識。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積累新知識,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此外,教師還要提升課后反思效果。課后反思是一個總結、改進、實踐、再總結的螺旋上升過程,教師如果缺少課后反思的意識和能力,課堂教學有效性將始終難以得到提升。
三、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提升備課的有效性
教師的有效備課要從三個方面出發,備目標、備內容、備教法。備目標要求教師的目標設置要明確、清晰。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核心所在,教師缺少教學目標或者目標模糊勢必難以進行教學組織。因此,教師要構建清晰的、層次的、科學的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安排。備內容要求教師選擇適量、適度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不可以一味追求課堂容量而忽略了教學質量,而是要明確主次,有側重點地教學。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選擇教學內容,避免超綱情況的出現,科學組織教材內容與拓展內容。備教法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上靈活、多樣。不同的教學方法呈現的是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優化教學、突破難點的角度出發,注重教學方法的實用性、靈活性,而不是一味追求教學效果的美觀漂亮。
(二)完善課堂導入環節
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啟發性的課堂導入則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熱烈探求。課堂導入的目的有很多,安定學生情緒、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構建師生情感聯系,無論出于哪種目的,課程導入都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課程導入能夠將學生快速帶入學習的氛圍,為后面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需要教師不斷思考改進優化的方法。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
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學科,它的理論知識大多是從眾多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數學理論抽象難懂,但是具體的實踐卻淺顯易懂,因此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教學。無論是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思想,還是想學生親自獲得數學實踐體驗都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思想轉換方式。舉一些簡單例子,學習正方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小刀和橡皮削出相應的形狀;學習認識時間時,教師可以撥動表盤讓學生認讀等。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實現了教學的形象化、具體化、趣味化,不僅將數學思維理解難度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更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數學的樂趣和現實意義,從而產生更加強烈的探索欲望。
(四)善于借助教學工具
教學工具在教學中所迸發出的長久生命力顯示著其對教學產生的影響之深遠和意義之重大。不僅如此,它也能夠很好地幫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工具多種多樣,從多媒體到數學模型、卡片掛圖,他們發揮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一方面,教學工具能夠幫助克服教學難點。例如,立體模型彌補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不足,多媒體繪圖提升準確率。另一方面,教學工具能夠幫助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多媒體播放音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制作PPT提升課堂豐富性等等。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成功運用滿足了教學的主觀和客觀需要,為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追求有效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理性的觀察和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是一種分析教學技能的技術。它促進教學向著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向發展,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學反思中涉及到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總結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及時回顧自己的課堂教學表現,回憶每一個教學指令所帶來的學生反應。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后要主動和學生溝通交流,通過多層次的反饋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客觀系統評價。其二是教師對教學改進的創新能力。教學反思不能夠只停留在發現錯誤的層面,還要提升到改正錯誤的高度上。只有教師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學不足,找到合適的改進方法才能真正發揮教學反思的作用,為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帶來幫助和指導。
提升教學有效性是當前擺在教師面前最大的難題。雖然本文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但是這一方面的思考探索依舊不能停止。教學有效性是提高當前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教師樂于學習總結、敢于實踐積累、勇于改革創新,將目標落到實處,實現理論與實踐,傳統與現代的統一。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善于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作用,實現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