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月
摘 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是整個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先決因素,因此必須引起廣大教育從業者的重視,從人性和教育理念的角度通過課堂實錄的方式提出了“興趣是第一老師”的觀點,簡述了“趣味式聯想教學”方法,并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觀點。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育是學生學習文化課的基礎,也是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面對的是一群初識世界的孩子,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考慮到正是小學生打基礎的階段,絲毫馬虎不得,因此,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
一、興趣是第一老師
初入小學的孩子帶著一種興奮和憧憬,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未知而神秘的東西;渡過了幼兒園的啟蒙階段,這些孩子們正式開始了求學階段,這個階段是系統學習文化知識的開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小孩子的好奇心總是很強的,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嘗試設置一些懸念,并在恰當的時機點撥出答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有成就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課文時的課堂實錄片段:
師:“小朋友們,大家知道井是什么形狀的嗎?”
生:“知道,圓的、向下的……”
老師出示井的圖片,隨即在黑板上寫出要學習的幾個生字“井”“挖”“忘”。
師:同學們,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那大家看看黑板上的幾個字,哪一個最像“井”?
生:“第一個?!?/p>
師:“對啦孩子們,第一個字就是井,大家跟我讀。”
在上面課堂教學中,筆者并未直接引入教學,而是通過預設問題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解決,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樂此不疲。
二、趣味式聯想教學
新課改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當為學生設計更好的學習活動,這是重要的改革觀點,也就是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保障;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解放小學生的天性,開發一些寓教于樂的教學設計和課外游戲,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還能有效促進師生關系,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扮演的嚴師形象,有利于素質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比如在識字單元第一節“春夏秋冬”課程上以四季不同的特點為主題設計趣味游戲,運用聯想記憶法讓學生能夠在想到游戲的時候學到并掌握四個新字。
三、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不只是“教”,而是讓“教”與“學”結合起來,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內容,因此,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真正主體,這一點也與上文提到的新課改的觀點一致。傳統的教學特點是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唯一主體,注重教授過程,形成了老師強行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這也造成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后果。雖然在初高中教學活動中此現象已經在逐漸好轉,但是在小學教學尤其是低年段的語文教學中,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牢牢記住所學內容,往往還是習慣使用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筆者曾經就此現象與幾位資深教師進行探討,前輩大都表示雖然知道這種教學模式不是最佳,但是為了教學成績(筆者注:非教學成果),也是迫于無奈;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正是抓住了低年級小學生懼怕老師的心理,以強權壓制學生,學生死記硬背,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的成績很好看,教學成果卻無從談起,這與我們百年育人大計顯然相悖。
既然我們都知道這種模式害人不淺,那為何不進行改變呢?筆者很贊成用引導式的教學方法,逐步讓學生自主走向真理。還是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例,通篇文章加上標點符號也只有區區300字,但此篇課文自新中國成立后就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可見其教育意義和生命力,因此筆者除了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識字任務外,還逐步去啟發學生自主去感受此篇文章的情感所在,學習了一個詞叫“飲水思源”;以下是課堂實錄選段: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朗誦了兩遍課文了,誰能告訴我為什么要挖井?
生A:因為老百姓喝的水是渾濁的!
師:那你能告訴老師是誰帶領大家挖的井嗎?
生A:毛主席!
師:真棒,那大家能告訴我大家吃水為什么不忘挖井人嗎?
生B:因為大家感謝毛主席!
師:回答正確,毛主席是不是幫大家找到井水的源頭了?大家感謝毛主席用一個詞概括叫做“飲水思源”。
雖然“飲水思源”已經超出教學大綱的要求,或許已經超出小學生的理解范圍,但是筆者通過引導的方式,逐步引出這個成語,相信在學生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運用,這就是筆者認為的百年育人,教育不能只爭朝夕!
以上是筆者通過切身執教經歷,通過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引發的一些思考,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個大樓,那么小學語文就是整個建筑的基石,教學選擇需慎之又慎。
參考文獻:
[1]許紅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生活化[J].學苑教育,2009.
[2]郭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