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奇
摘 要:眾所周知,21世紀的教學是以信息化為主的教學。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改革倡導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相整合。在當前的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相整合下,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愈加廣泛,其中微課、慕課等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歡迎。主要談一談如何借助微課來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微課;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所謂的微課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其與教師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微課視頻的觀看中自主地參與課堂活動,進而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那么,我們要如何將微課靈活地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呢?
一、制作微課,轉變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語言文字洋溢著整個課堂,雖然一些教師會在語言之外配上一些專門的圖片,但是圖片的數量不多且沒有新意,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微課的出現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為學生呈現一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而且,在生動形象的微課的展示下,學生可產生感同身受之感,借此拉近與文本、與作者的距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組織《蘇州園林》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到過蘇州園林,借助文本內容無法使學生對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對此,在課前我設計了相應的微課,借助微視頻的方式將蘇州園林中的亭臺樓閣、軒榭門窗以及花鳥魚蟲等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在相應的樂曲的播放下,學生仿佛置身于蘇州園林之中,可以以一個游客的身份從不同層面對蘇州園林進行觀察。在播放到相應的景色的時候,我會配上相應的解說,將書本中單一的文字以實體化的方式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如此使學生在“游覽”的過程中對蘇州園林的景物以及設計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并為蘇州園林的美景所吸引,實現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微課,感受文學作品的意境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語文教材,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學作品。眾所周知,文學作品其獨特的魅力所在是作者在借助豐富的語言文字所創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優美的意境,這些意境中包含著作者濃濃的情思。在有限的語文認知和生活經驗的驅使下,學生難以對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有深刻的感知。為了使學生能深切地體會到靜態文字所描繪的意境,并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我會借助微課來將靜態的意境轉變為動態的畫面,使學生在具體的畫面下,發揮無限的想象力來感知文本中的意境。
我在組織《觀滄?!愤@一首古詩教學的時候,為了使學生能深切地體會到曹操在登上碣石山,面對浩瀚的大海所發出的感慨,我會借助微課將生動直觀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畫面播放之初,會被壯麗的碣石山和波瀾壯闊的大海所吸引,曹操站在山頂,面朝大海,在周圍濃郁的樹木和花草的包圍下,內心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波瀾起伏,久久無法平靜,故而發出了內心的呼號。在這樣真實的場景下,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曹操在古詩中所描繪的慷慨悲壯、豪放多姿的意境,而且面對真實的畫面,他們也產生了感同身受之感,不禁跟著曹操一起吟唱出《觀滄?!愤@首詩,在與曹操的情感共鳴下,深刻地體會了古詩內容,并獲得了一次深刻的審美體驗。
三、運用微課,處理閱讀疑難
在有限的語文認知下,學生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些疑惑,甚至無法理解這些內容。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會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思維碰撞中解決疑惑,理解文本內容。倘若單純地只使用這一種方法,教學效果可能會不如預期的那么好。為了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引導其自主地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會將微課與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借此真正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我在組織《我的叔叔于勒》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不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莫泊桑在敘寫該小說的時候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繪自然場景,這對于整個故事的發展是不是多余的?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我會借助微課的形式來向學生呈現兩個場景:一個是用三一律的戲劇結構來表演該故事,一個則是按照小說的描述來表演該故事。在觀看之后,我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討論這兩個片段的異同之處,分析哪一個較好。學生在生動的微視頻觀看下,可以很好地發現第二個帶有自然描述的內容較好,其不僅可以為后文的發展打下基礎,還暗示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而第一個片段則異??菰铮翢o觀看的欲望。如此,在微課和小組合作的雙重作用下,學生自然會感知到自然描繪的好處,自主地解決了問題,為其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應用微課,活化語文課堂
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發展下,傳統的以照本宣科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和教育發展的要求,需要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適應不僅可以將社會生活、人文等內容引入到課堂之中,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提高其人文素養。
在組織《三峽》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因為學生文言文認知能力有限,我會借助微課來向學生呈現三峽浩瀚的景象,并借此來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內容。如此,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總之,在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下,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借助微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使學生在自主參與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吳瑩.淺議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語文,2015(36):111-112.
[2]覃燕.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發揮微課“點化”作用[J].廣西教育,2015(33):9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