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偉
摘 要:電子書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展現出非常大的優勢,它包含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形式也靈活、生動,可以突破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尊重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可以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會更加有利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利用電子書包豐富的學習內容和表現形式,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電子書包中各種互動手段和技術,不僅可以增加民主的氣氛,而且可以使學生參與度更高,營造理想的教學氛圍。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電子書包;教學策略
電子書包是一款致力于提高中國教育信息化、提高家庭和學校配合效率的產品,產品將主要針對中小學教育。電子書包作為教育信息網絡化的重要終端產品,是學校課程教育的內容、方式與電腦技術、網絡技術、無線藍牙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本文將結合課堂實例來具體闡述語文課堂中運用電子書包的優勢。
一、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教育教學中,學生在單一的教材中沒有充分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電子書包讓學生從體力上減負,并能體驗到課堂互動快樂,從而從學習心理上對新興電子多媒體教育教學方式有了濃厚的興趣。
傳統課堂上,學生普通不愿意舉手回答問題。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課堂不注意聽講,老師講的知識沒有真正聽懂,問的問題也無從答起。二是惰性,覺得回答問題需要動腦子,費精神,所以整節課干脆一次也不舉手,從而也就沒有高效地深入課堂。三是怕別的學生嘲笑,總是擔心別人怎么看待自己回答錯誤。四是怕受到老師的批評。種種原因導致學生普遍不愛在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課堂參與度特別低,課堂聽課效果不盡理想。
電子書包有一項搶答功能,在老師提出問題以后,在平板上點擊搶答按鍵以后,學生可以進行搶答,誰的手快,誰就可以搶到回答問題的機會,電子書包界面會露出一個笑臉進行鼓勵。如果沒有搶到,則電子書包上會露出一個哭臉。學生想要參與這個環節,課堂上必然會認真聽講,來獲得搶答的機會。
電子書包還有一項隨機提問的功能。傳統課堂,舉手的學生多了,老師只能選擇部分學生來回答問題,沒有被叫到的學生,總是心生遺憾,甚至埋怨老師不叫自己。但是隨機提問的功能則解決了這個問題,電腦隨機抽取若干名學生回答問題,由于是電腦抽取,沒有任何老師干預的成分,學生自然也就沒有任何怨言,不會再認為老師厚此薄彼。
二、在豐富的知識海洋里尋找到興趣支撐的學習動機
傳統的教學由于缺少科目知識之間的交融與時空的自由變換機制,學生在課堂上只能吸收單純的科目知識,對于科目間的互通缺乏一個感性與理性的接觸和思考過程,讓學生在單純的知識上不斷機械重復與加深,對于學生的融通能力缺少一個自由激發的引擎器,而電子書包的出現,讓學生在知識體系中自由地切換,在融通中尋找到學生的動力,有效地放大了學生對學習動機的提升。體驗互動快樂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開展師生、生生互動,有了學習平臺,為促進語文課堂互動帶來了便利。以作文教學為例來說,傳統的語文課堂,老師布置了作文題目,學生寫了作文,老師收上來進行批閱,覺得寫得好的作文,老師拿來作為范文進行班內朗讀。這樣學生可以閱讀別的學生的作文就極其有限。電子書包有一項拍照上傳功能,學生寫完作文以后,可以將自己的作文拍照上傳,在電子書包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閱讀班級內任何一篇作文,并且可以進行點贊和評論。有了這樣的一種模式,學生在短時間內可以閱讀大量班級內同學的文章,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閱讀興趣來說,極為便利。
三、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傳統的教育教學由于在知識的單純傳授中讓學生缺乏自主性,也不會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和尋找到學習動機的空間,學生很容易在單純的學習中因為對某一科目的厭倦而放棄整個知識體系。電子書包的出現與運用,學生在知識中總能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支撐點,他們往往會在知識的自由切換與融通中不斷強化對學習的興趣,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從簡單地規范學習到自主開放式的學習,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轉變。有了“電子書包”學習平臺,為班級授課制條件下面向全體的教學互動提供了便利。例如在《春》這節課的拓展活動,教師可以利用電子書包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作《春》。等到任務完成后,每小組組長要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麗。學生就興致盎然地捧著自己的電子書包圍坐在一起,思考、布局、分工、完成,然后再把各部件綜合在一起,合作完成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當作品完工后,各小組的組長說出了全組同學要贊美春天的話。此時,學生情緒高漲,深深地沉浸在美的意境中,享受著成功的喜悅。
電子書包的出現是電子網絡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傳統教育教學搭乘網絡教學技術發展的東風,必然會給現代教育教學帶來一個春天,也必將給知識體系如此繁雜的語文教育教學帶來一個良好的契機。
參考文獻:
[1]成小娟.電子書包讓語文教學更生動[J].中小學電教,2015.
[2]騰小林.例談電子書包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