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麗
摘 要: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當下大部分數學教學依然存在過重的應試性,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積累和數學技巧的訓練較為注重,而忽略了數學文化這部分的內容,讓數學擁有的獨特文化氣質逐漸削弱。新課程標準在教學改革的內容中尤其強調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師在數學教育中通過各種形式在課堂中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知數學文化的魅力,讓數學不再只是冰冷的符號,使數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數學文化的滲透,幫助學生不斷提升數學素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數學素養
數學文化的構成是多樣的,主要包括數學史、數學家、數學思想、數學觀點、數學思維、數學方法等等。數學知識本身是比較抽象的,是由數學家們在無數次的實驗中總結出來的規律,而當下的教學只關注到了最終的知識成果,卻沒能讓學生近距離感知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在數學的學習上本就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只是淺嘗輒止,無法真正理解知識背后的歷史文化,從而使數學失去獨特魅力,只剩下邏輯嚴謹的概念和抽象的符號。數學文化本身表現了數學家們不斷探索的精神,在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索求知精神。
一、追尋歷史足跡,展現探索過程
數學知識并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數學家在無數次的實驗中總結得出的,有時候一個看起來簡單的公式卻包含著數學家一生的心血,因而在數學教育中,適當聯系歷史實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還原當時的探索背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在數學家的探索奮斗中體會到知識的來之不易,從而更重視當下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在學習圓周率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圓周率的發展歷史,讓學生知道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在那個沒有計算機和一切先進設備的時代,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探索,并且在之后的800年間,祖沖之的計算都是最準確的,當學生了解現在所學習到的圓周率竟然是那么多人共同探究的結果,會重新去理解圓周率背后的含義,并且通過我國古代幾位數學家的探索結果,學生也會感到無比的自豪,感嘆古代人民的智慧。
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插入一些數學家們的小故事,使歷史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探索的不易,比如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暅在思考問題時過于專注,天上打響雷都仿佛聽不見一樣,走路的時候竟然撞上了仆射徐勉,一直到徐勉喚了幾聲他方才醒悟過來,最終成功解決了球體積的難題。19世紀蘇格蘭數學家華里司逆境成才,從一名書籍裝幀的學徒工到愛丁堡大學數學教授,譜寫了人生的傳奇,這些歷史故事在課堂上的滲透讓數學原本冰冷的外表變得柔和有趣,學生也更愿意融入數學課堂之中。
二、聯系實際生活,煥發數學魅力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可以說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所以數學文化在生活中也處處可見,教師在教學中可適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數學應用。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學生熟悉的建筑,比如中國的天安門,法國的艾菲爾鐵塔,或者是生活中常見的蝴蝶、蜻蜓、飛機等,這些都是軸對稱圖形,并且具有不一樣的美,學生帶著好奇心去感受這些圖片給自己帶來的震撼,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軸對稱圖形有這么多的應用,接下來教師再將圖片進行修改,不再是軸對稱,這個時候學生就感覺到修改之后的建筑不夠雄偉,蝴蝶也不再美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更能夠體會到軸對稱的美,也學會了去鑒賞美,了解軸對稱在我們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的美的熏陶。
三、重視實踐練習,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不僅可以用來滲透學習,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去創造,這會給學生帶去更加深刻地體驗。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一些設置一些實踐活動來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比如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把自己學習數學的感受寫出來,或者是自己在生活中發現了哪些有趣的數學現象,教師可以挑選一些有趣的文章在課堂上進行閱讀,讓班級中的學生都能夠更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數學小報的制作,學生對數學小報的模板、內容進行了積極的討論,主動去了解相關的數學文化,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使數學課堂更加豐富,讓學生在收獲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積極提高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鄭燕紅.滲透數學文化 感悟數學精髓:以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材為例談數學文化氛圍的創設[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
[2]顧亞龍.以文“化”人:小學數學文化的育人視界[J].小學數學教師,2015(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