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是學生形成數學體系的開端。由于小學生的身心尚未發展成熟,還沒有擺脫愛好的天性。但為了讓小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快速找到高效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應該以生本教育為教育理念開展教育工作,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師以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能完成一學期授課任務的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教育的主導,學生可能只需要記住教師畫的重點應付考試。新課改后,逐漸樹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意識。學生的學習任務也有了質的轉變,從死記硬背到理解內化[1],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而生本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
一、增進師生感情,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校園是孩子從家里邁向小集體的第一步,年齡尚小的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時,自然會產生抵觸、陌生感。因此孩子無法快速地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對于沒有理解的知識點,也不敢請教老師或者同學,畏懼教師權威,不敢表達與教師意見相左的觀點。長此以往,學生會越來越孤僻和不自信,成績也就自然提升不了。針對類似的現象,教師必須時刻關注班級每一位學生日常表現的情緒。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只是在學習上幫助學生授業解惑,更是學生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努力做到課堂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課下是學生親密的朋友。緩解學生對環境的不適應和對教師的畏懼,促進學生積極學習、不懂就問。例如教授《數一數》一章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增進學生之間的親密度。首先教師在上課之前準備好卡片,在卡片上寫上數字,并圖上鮮艷的顏色,上課時給每一個學生隨機發一個數字,讓學生從1開始,一次上臺進行自我介紹或者才藝表演。通過卡片上的數字來增強學生對數字的熟悉感。抽到相同數字卡片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先試著接觸幾位小組成員,逐漸降低學生對陌生環境的抵觸。同時建立學習小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的精神,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簡而言之,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學生融入班級的大家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結合生活,學生學習更輕松
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相關的數學現象,聯系生活實踐,充實課堂的學習內容。在課堂中,教師需要鼓勵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知識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學生間合作尋找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應用場景,讓數學融入生活,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刺激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合作實踐,讓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其對課本知識理解更深刻。例如,教師在教學“追擊相遇問題”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教材內容。將課本抽象內容轉變成生活實際場景,教師把教材中速度轉換成每數一個數走幾步,如3米/秒就變成一個數走3步。教材中距離一米遠轉化為距離一步,指定學生分別扮演“汽車、公交車”,教師計數和控制學生走路的步幅,當兩位學生相遇的時候,教師口中的數字,就是追擊或相遇所花的時間,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追擊和相遇時間之間的關系。學生理解之后,教師再讓每位學生模擬出一個生活中的追擊相遇情況,然后記錄下來。通過合作模擬生活場景,讓學生自己加深對速度、時間、距離的理解,學生也能輕易理解追擊相遇的要點,在模擬合作中,學生之間相互協作,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簡單易懂的知識學習,有效地激起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最后教師還需要檢查學生記錄的數據,便于對學生的模擬過程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反饋,同時,及時對學生犯的錯誤進行糾正。結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使用數學課堂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自信心。
三、組建學習小組,學生相互學習
對于小學生來說,能獲得同學的崇拜和贊揚是無比自豪和高興的,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要強的心理,適當地開展學習小組競賽,調動學生學習動力。教師組建學習小組,根據每個學習小組成員各項成績給小組打分,從而評選出優秀學習小組,定期評選,給優秀學習小組發放小獎品作為鼓勵。同時給前后兩次評分進步最大的小組頒發進步獎。在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對他們的重視,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以學習小組作為評優的單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可以有效讓學習較好的學生自愿地督促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養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團隊意識。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讓學生討論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的周長。教師時刻關注學生小組討論的情況,在學生沒有思路的時候給予引導,讓學生知道解題思路和原理。在合作中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思維方式,取長補短,不斷學習進步,還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最后教師可以讓討論成功的小組分享他們的討論思路和計算方法,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做好“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工作[2],關注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變化,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創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結合學生成長環境、思維成熟度等,為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式及其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車航.開展小學數學生本教育對教學質量提高的作用分析[J].新課程(上),2016(6):58.
[2]姚偉華.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淺談[J].新課程導學,2016(S1):9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