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義拉 李羊毛草
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用于現代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思維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創新思維、創新課堂模式也必須要有創新的教師,模式的轉變引領著思維的轉變,主動性和創造思維能力成為課堂的主線,教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與時間,讓學生大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關鍵詞:教學創新;實效性;主體地位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深入,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已不復存在,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的思維轉變了,授課方式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更為適應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交互式模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更深得人心,由一講到底轉變為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與學生的能力緊密結合在一起,更注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動手、動腦,讓課堂活起來才是教學的關鍵,培養學生的能力將成為一堂課的關鍵,積極主動,創新思維將替代傳統記憶。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成為課堂的主線,教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與時間,讓學生大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一、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隨著義務教育均衡地發展與實施,農村的教育教學設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投入使用與網絡的普及,使得課堂教學形式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已不適用于現代教學模式,傳統的講授書本知識轉換為新理念、新思維、以新型教學為主的創新教學課堂,學生由課堂聽眾轉變為自主學習者、合作學習者,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也由講授者轉變為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參與式的互動教學代替了傳統的講授模式。
二、革新教師傳統思維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用于現代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思維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創新思維、創新課堂模式也必須要有創新的教師,模式的轉變引領著思維的轉變,教學方式的革新引領著課堂評價的轉變,教師與學生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注定了教師必須要做一個具備創新思維、合作探究式的教師,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三、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理念不斷深入的今天,我認為一堂好的教學課,更為注重實效,現代教學工具與創新思維并用,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體現,在課堂當中既要有教師活動,也要有學生活動及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生要情緒高昂,積極活躍,新型與創新并用,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有獨到的見解與想法,把教學目標滲透到教學環節中來,有些知識點在點撥中解決,有的知識點可以在組織與討論中解決。教師在上課的同時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教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要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發展。加強后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或者幾個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組織學生去討論探究,問題的目標也就是教學目標,這樣既展示了學生閃光的一面,也達成了知識目標。
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地位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教與學之間穿插了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因材施教與個性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互動式教學。教師既是講授者也是參與者,互動的教學模式給孩子們更多的討論學習的機會,輔優補差這一教學環節也在課堂中真正地體現出來,大家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前者帶動后者,優者帶動差者,進而加大了課堂信息的傳授,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更大的信息量,知識面更為廣闊,教學手段更為創新。尤其是小學高年級課堂教學,隨著知識難度、知識量的加大,加之學生比較好動,不夠仔細認真,兩極分化較嚴重,尤其是計算基礎較差,熟練程度不夠。因此,備課時應注意優等生與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體,讓學生學得扎實,既要掌握基礎知識,也要學會學習方法,更要養成各種優良的習慣。特別要注意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在上課時更應該注意加強所學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活動中去解決問題,感受、體驗與理解。最后還要加強教研活動,以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注重與鄰近學校同年級數學教師的交流,做到取長補短。
總之,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互動教學的價值,生活使他們喜歡合作學習,主動學習;形成對課堂教學濃厚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知識就在身邊,借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現代教學課堂既要有導向功能,又要具有課堂評價的激勵功能與組織功能,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教學實效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殷明.運用情境教學 提高課堂實效[J].山西教育(教學),2016(3).
[2]林永法.深化小組合作,提高課堂實效[J].考試周刊,2016(6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