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潔
摘 要:音樂教學是美育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音樂課堂中,能夠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水平,感受音樂為生活增添的美好。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學習情緒化比較嚴重,傳統刻板的教學方式不適合兒童的學習心理,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音樂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遵循傳統的教學方式,就大大削弱了音樂教學的魅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插入一些音樂游戲,讓學生在有趣的音樂游戲中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既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的需要,又能夠切實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效果,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游戲;開展策略
音樂是一門藝術性的教育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健全人格等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音樂教學工作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兒童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們要把教學和玩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是一味地教育學生拒絕玩耍,這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需要。當下小學生的學習內容日漸增多,學習負擔也日益加重,傳統的教學會使學生身心俱疲,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學中穿插有趣的游戲既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的壓力,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實際,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地開展音樂游戲。
一、開展情景表演,提升課堂氣氛
小學生比較好動,在課堂上的表現欲望也比較強,情景表演游戲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主要游戲類型,學生在情景表演中結合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既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望,也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小學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往往都具有比較強的情節性和畫面感,這就給情景表演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理解音樂內容,進行情景表演和創造,學生們紛紛進入表演的準備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給自己設定相關的人物形象,回憶音樂中的內容設計情節,在排練和表演的時候對音樂知識的印象得到了有效的加深。比如學習《數鴨子》時,這首歌的畫面感很強,能夠把人帶入到快樂活潑的童真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來進行歌曲表演,有的小組不僅扮演了數鴨子的人,還扮演了幾只調皮的小鴨子,學生模仿小鴨子在水中嬉戲玩鬧的場景,學生一邊演唱一邊表演,讓整首歌曲變得更加歡快愉悅,在這樣的情景表演中,學生對這首歌曲的內容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在自己表演之后也能集中注意力觀看其他小組的表演,課堂氣氛輕松愉悅,能夠在無形之中吸引學生們的眼球,避免學生課堂開小差的情況出現,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設計主題活動,增強課堂期待
音樂課堂應該是五彩繽紛、充滿奇妙的場所,小學音樂課堂開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們掌握專業的音樂知識,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能夠在音樂中觀察四季、體驗生活,能夠看到奇妙的森林聚會,也能夠感受到熱情的傣族舞曲,因而在音樂課堂中設計有趣的主體活動游戲,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于課堂的期待。
在學習《音樂中的動物》這一課時,就可以設計森林動物聚會的主題,讓學生們自己制作喜愛的動物的面具,在課堂上帶上面具,教師則是森林之王,負責主持聚會,在播放聚會舞曲時,每一位學生要結合自己扮演的動物特征進行表演,比如扮演猴子的同學加上了抓耳撓腮的動作,十分形象;扮演大象的同學用力跺了跺腳,加上了甩長鼻子的動作;扮演百靈鳥的學生則用飛舞的動作來表示自己鳥類的身份。學生跟隨音樂舞動,隨著音樂節奏的變換改變自己舞步。在進行《小動物唱歌》這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思考自己所扮演的動物應當有怎樣的歌喉,扮演大象的學生說應該是低沉有力的歌聲,扮演百靈鳥的學生說應該是清脆的歌聲,學生們先對自己扮演的動物有了明確的認識,在學習課本中的內容時就顯得游刃有余。
三、豐富游戲模式,發散學生思維
音樂的世界是沒有界限的,學生們可以在音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可以豐富游戲模式,讓學生們能夠在音樂中創造,比如教師可以將音樂與繪畫結合在一起,給學生們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們根據聽到的內容畫出自己腦海中想象出的圖畫,比如在音樂中有海浪的聲音,有的學生就畫出了自己在看海,有的學生則畫出了海上的日出、音樂中有水的聲音,有的學生聯想到了下雨,有的學生則畫出了荷葉上的露珠。雖然學生們聽到的內容是相同的,可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對于音樂都有自己的解讀,可以通過我手畫我心的小游戲讓學生們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看法,發散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積極地開展各類游戲能夠豐富教學課堂,讓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之中,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麗輝.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10).
[2]王寧.淺析學生在音樂游戲中的快樂成長[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9).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