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隨新
【內容摘要】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教學模式的限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故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入實際的教學案例,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在教授高中地理知識中引入案例,能夠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的掌握地理知識,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案例教學的實效性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案例教學 實效性
案例教學是一種較為開放的教學方式,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案例內容,將教材的理論知識以具體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掌握教學內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涉及的教學內容廣泛,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壓力,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喪失學習的自信心。故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選取合適的地理案例,將案例教學與高中地理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一、結合教材內容挑選經典案例
地理教師在使用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內容挑選經典的教學案例,使學生能夠通過案例快速的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師通過將教材內容與地理案例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從而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城市發展與城市化》時,教師就可以用所居城市進行舉例。教師將城市的發展進行舉例說明,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經歷,真切感受到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化的進程。教師通過選取適當的地理案例,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課堂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二、構建案例問題情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構建案例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問題學習課堂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實際事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998年在歐洲舉辦的信鴿國際比賽,從法國放飛了5000只鴿子,由于在比賽途中,發生了為時9分鐘的太陽色球爆發,導致鴿子迷失方向,在英國只找到280只信鴿。學生在聽完實例后,會想了解“什么是太陽色球爆發”。教師帶著問題進行授課,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教師通過實際事例,構建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會積極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狀態中,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完成教學內容。教師通過構建案例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學習案例
在現階段的高中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設備,豐富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掌握高中地理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教學直觀的學習案例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根據生動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掌握教學案例,根據教學案例的內容學習課堂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教學內容。
四、引導學生自主查找案例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學習能力,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查找教學案例掌握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一課時,因為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案例收集,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提出自己的相關見解。學生可以對國內外的環境保護與節約能源進行案例收集,在案例收集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身的感悟提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想法。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收集地理案例材料,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節約能源的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主動收集地理案例,學生通過自主對地理案例的收集,可以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入案例教學,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將教材知識與案例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掌握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快速提高。
【參考文獻】
[1] 胡亞均.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探尋[J]. 文理導航(上旬),2015(11):77.
[2] 李文婷.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2015.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17年度《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實效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961。】
(作者單位:甘肅省西和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