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要求,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設計,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實現小學語文的最優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文課程標準
一、 緒言
教學設計是一線教師的一項主要常規工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改革和深入,怎樣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課程實施質量,成了廣大一線教師迫切需求和亟待探討的問題。本文將主要展示個人的公開課—《牧場之國》的教學設計,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
二、 教學設計的界定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杰(R.Mager)指出:教學設計依次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接著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最后是“我怎么判斷我已到達了那里”,即教學的評價。可以看出,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優秀的教學準則,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有理有據。
三、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教師在準備相應的教學設計時,應深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針對小學生課程設計的思路。充分遵循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以及根據學段目標與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個整體預設,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一個整體把握,所以,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針對《牧場之國》這篇課文,使學生能自主學會并能正確地書寫本課10個生字,且能夠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3自然段,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方法理解詞語“憨態可掬”“剽悍強壯”,除此之外,通過朗讀、摘抄、背誦等,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二) 教學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各個年齡階段的認知層面是不一樣的,那么在不同的學情階段,教師的教學重難點也應各有側重。針對該年齡階段,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教學重點應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3自然段,而教學難點則是運用聯系上下文和想象的方法理解、運用“憨態可掬”。合理的課堂,應該讓學生學有所獲,而教學的重難點則顯得至關重要。只有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錯落有致,才會凸顯出教學的真正本質與意義。
(三) 教學過程
毫無疑問,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統觀《牧場之國》的整篇課文,把整個教學流程分為導入新課,揭示課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走進“悠閑的花牛”,聚焦“憨態可掬”;走進“駿馬圖”這四個板塊。接下來我在這里做一下簡單的流程設計講解。
1.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教師首先讓學生對荷蘭有個大概的印象和了解,通過提前準備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然后展開介紹,荷蘭的牧場遼闊無垠,占全國領土的三分之一,因此荷蘭也是牧場之國。點明今天所學習的主題,在黑板寫下課題并邀學生一起讀題目,讓學生對本篇課文有個初步的感知。
2.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朗讀句子,檢查字音。并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相關句子,讓學生在課文中發現讀音方面的問題,采用學生讀,師評價的方式進行相關檢驗。在進行了相應的練習,并在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之后,對此進行小結。這里舉一個簡單的課堂預習的例子。
句子:
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課件出示)。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讀這段話。
師評價:字音準確,句子也讀得通順。看得出,預習的時候應該是花了功夫的。
生字都集中在這個句子里。誰能單獨讀一讀。(課件出示:牛犢臥在草地上,憨態可掬;老牛悠閑漫步,仿佛在思考著什么。)
3. 走進“悠閑的花牛”,聚焦“憨態可掬”。課文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牛和馬,我們先去看看描寫牛的第二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習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看看課文寫了什么樣的牛呢?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小牛們的“憨態可掬”。與此同時,聚焦寫牛犢的句子,理解“憨態可掬”,指導朗讀。牧場之國,有的牛悠閑漫步,有的在低頭吃草,有的站立不動……在這群牛里面,最可愛的,就是那只臥在草地上的牛犢。讓學生從不同層面來理解“憨態可掬”毫無疑問,通過一個詞,展開另一類想象,從詞語中讀出了畫面,又從畫面中提煉出詞語來,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了升華。
4. 走進“駿馬圖”。學生對本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感受,接下來,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本遍課文中描寫駿馬的第三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并勾畫出喜歡的句子,且在旁邊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個短句。采用全班交流、隨機交流、重點交流等方式,聚焦“剽悍強壯”。最后,指著板書,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內容,在牧場之國,牛群悠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在牧場之國,駿馬飛馳——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由于這是《牧場之國》的第一課時,那么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積累美句,深入思考,為下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 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牧場之國》的教學設計進行一個簡單的呈現和分析,從設計的相關理念,可以讓我們對教學設計的流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感知。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體現教材的相關知識,也應該加強語文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本娜.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原理(上)[M].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09期.
[2]田本娜.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原理(下)[M].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10期.
[3]奚佳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文本分析[M].科教文匯,2015(02).
[4]張承明.論語文教學學情分析的視野[J].小學語文教學,2009.
[5]郝建平.教學設計的概念[M].小學教學設計,2006(03).
[6]韋玲珍.語文教學如何進行學情分析[M].語文建設,2010.
[7]戈登·羅倫德,高文.設計與教學設計[M].外國教育資料,1997年02期.
作者簡介:
陳思其,重慶市,西南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