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好的導入可以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鄉土史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資源之一,對學生來說也更為貼近。二者有機結合能使學生盡快融入課堂,與歷史課堂產生共鳴。
關鍵詞:歷史教學;鄉土史導入;應用
由于歷史特殊的過去性導致歷史知識脫離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常會讓學生產生陌生感,在學習上往往難以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果不明顯。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歷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導入,可以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而鄉土史就是家鄉的歷史,就是一個人出生和生活過的地方的歷史,學生對于鄉土歷史一般都較為感興趣。因此,鄉土史和歷史課堂導入的有機結合不僅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一、 鄉土史導入內容
鄉土史就是學生身邊的歷史,鄉土歷史的種類多樣,本地歷史上的知名人物、重要事件、民間傳說、歷史建筑、名勝古跡以及家鄉的社會發展狀況等等都可以作為歷史課堂導入的內容。
(一) 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或多或少的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如今考據歷史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部分。重慶地區更是涌現了很多名留千古的歷史人物。比如春秋戰國時期以頭留城忠義兩全的巴蔓子;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巴寡婦清;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聶榮臻、劉伯承等等。這些歷史上的重要歷史人物,都可以作為歷史教學的導入材料。
(二) 歷史事件
歷史事件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件件歷史事件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影響著歷史的發展。重慶歷史上發生的歷史事件也是難以計數。重慶名稱的來歷;宋蒙在重慶合川的釣魚城之戰;重慶開埠;國民黨遷都重慶;重慶大轟炸等重要歷史事件的導入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自己故鄉歷史的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尊重歷史的意識。
(三) 名勝古跡
重慶的旅游景點、名勝古跡眾多,很多景點和古跡甚至世界聞名,每年都吸引著很多旅客來渝旅游。作為重慶本地人,了解這些古跡的歷史也是本地的教師和學生必須肩負的義務。比如重慶磁器口、長江三峽、大足石刻,甚至本社區本校的歷史,這些和學生切身實際相關的歷史,以此為導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補充鄉土歷史,增加學生的認知和對本地歷史的了解。
二、 鄉土史導入應用的原則
鄉土史導入作為歷史課堂的一個部分,其作用是為了輔助學生學習歷史的,因此鄉土史導入也不是隨心所欲的,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一) 導入內容要與課堂內容相關
導入是歷史教學中的一個環節,也是每節課堂開始的第一個環節,它在課堂中的作用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盡快融入課堂。因此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鄉土史導入一定要注意與課堂內容相關聯的原則。例如在講述抗日戰爭的相關歷史時,便可以重慶市渝中區的抗戰勝利記功碑為導入,先由教師介紹解放碑的相關歷史,以此為導入,既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本地歷史的了解,又可以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 導入的內容要適合學生學情
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最終是要為課堂服務,為教學內容服務,為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因此鄉土史導入內容的選擇也要符合學生學情,要從學生都耳熟能詳的鄉土史上著手。如果教師選擇很多學生都不知道甚至很冷門的鄉土歷史做導入,就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就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導入。例如重慶在每年6月5日都會長鳴響徹重慶城的警鐘紀念重慶大轟炸,因此在講解抗日戰爭的時候,便可以以此為導入講述重慶大轟炸的相關歷史,渲染戰爭的慘烈,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 導入時間要恰當
正如前文所說,課堂導入是課堂開始的第一個環節,是整節課的序曲而非主旋律,因此,在鄉土史導入時,要注意用語精煉簡潔,內容短小經驗,過程緊湊利落,以免有喧賓奪主之嫌。一般來說,導入的時間最好控制在五分鐘左右。
(四) 導入的目的要明確
課堂導入是為了吸引學生迅速地融入課堂氛圍,加深對課堂內容的了解,因此歷史教師在鄉土史導入的實施中要考慮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導入環節要服從整節課的教學內容,不能脫離于課堂而存在,和上課內容毫不相關。例如在講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內容時,便可以以重慶市渝中區的民族路、民權路的命名來源為導入,在加深導入與課堂內容的聯系的同時也加深學生對三民主義的理解。
鄉土歷史是以地域為范圍,記錄該地域內以往的人物和時間的歷史,是一個國家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鄉土歷史也是多數學生能夠耳聞目睹的當地的歷史。在歷史課堂上以學生們耳熟能詳的鄉土信息為導入,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鄉土史材料作為導入,讓導入充分發揮它在課堂中的作用,向學生普及本地歷史,培養學生了解鄉土歷史、尊重鄉土歷史、熱愛鄉土歷史、創造鄉土歷史的意識和能力,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程子學,張振全.中學歷史教學常見的幾種導入方法[N].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12):108-109.
[2]秦莉.分析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雜志,2014(12):265.
[3]趙克利.歷史教學論[M].第三版,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08:14-126.
[4]于友西.中國歷史教學法[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8-199.
作者簡介:
鄭淇琳,重慶市,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