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小學生在該階段的英語成績對其日后的英語進階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在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牢牢把握學生基礎,從多角度思考并優化教學方案。其中,作業作為課堂的延伸,若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優化作業設計,勢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并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主動性。為此,本文就小學高段英語作業設計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借此促進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質量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高段;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一、 設計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變得愈加強烈,為此,作為英語教師,其在作業設計中要融入趣味性元素,通過趣味性作業的設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樂于做作業,并從作業中感受學習英語知識的快樂。
以預習類作業的設計為例,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并且樂于動手實踐,那么在預習類的作業設計中便可融入實踐性作業形式,讓學生能夠借助動手實踐去完成。通過實踐類預習作業的設計與安排,學生能夠提高自主預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并能在動手過程中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讓學生的大腦得以靈活思考。如在教學“《What time is it?》”單元時,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準備能夠做成時鐘的道具,其道具有馬克筆、白紙板和指針類的代替物等,這樣學生便能夠通過實踐去制作時鐘,從而明確將要學習的英語知識重心,并在實際學習中更用心地聽講。此外,這種手腦聯動的作業設計還能發散學生的左腦思維,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更加靈活。
趣味性作業的設計需要突出形式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并且不能脫離教材的主體。如在交通類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動手制作交通牌,并用英文單詞進行標志等。
二、 加強“因材施教”,分層設計作業
直至小學高年級英語教育階段,受學習興趣和學習基礎的影響,每個學生的英語成績和英語綜合能力素養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要求教師在作業設計中需要實行“因材施教”的原則,將作業進行分層設計,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自己能力基礎之上完成作業,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進步。要知道,分層設計作業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既體現“共性”也突出“個性”。
就學生的層次劃分問題上,教師可將學生劃分成三個層別,即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其作業的布置需要嚴格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劃分設計,讓不同層別的學生都能在既定的要求和標準之上完善。如,在對話、課文的復習作業設計而言,優等生往往能夠熟練地對文章進行背誦,有時候還能添加一些自己積累的詞語進行拓展,中等生能夠對課文中規中矩地進行背誦,在課文背誦中偶爾會出現小的瑕疵和錯誤,但整體的問題不大,對一些英語拔高的作業設計較難完成。學困生則很難背誦英語課文,閱讀和單詞認知上經常出現錯誤,單詞積累量較低。因此,教師的作業設計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如《The Kings New Clothes》教學后,教師的作業設計需要制定不同的標準,如學困生只需要了解生詞king,magic,以及短語long ago,try on,point at等;中等生則盡可能背誦課文,并能復述這個故事;優等生則不僅能夠背誦全文,更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講述這個故事。
三、 創設生活化作業,提高學生積極性
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至關重要,為此,英語作業要盡可能生活化,讓作業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從而讓學生樂于學習英語知識和練習英語作業。
如學習時間的表達法“What time is it?”“It is...”時,讓學生制作時鐘的作業;學習A day時,設計調查問卷類的作業并要求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盡可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調查問卷。如讓班級的學生開始互相進行問卷,問題可從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classes以及have lunch等。當問卷全部調查完畢后,教師還可以利用下午課時間舉辦一個“meet of exchange”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并討論,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諸如此類的作業設計還有很多方面,如在學習Birthday時,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套娃娃類的服裝,或者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日那天都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情;在學習Fruit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都喜歡吃哪些水果,并談談有沒有關于水果沙拉等美食的做法和小妙招,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學生的英語素養便會逐漸建立起來,讓作業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四、 加強課外積累,豐富學生知識面
歸根結底,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仍需要學生不斷的積累,只有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和基礎詞匯量才能提高其英語成績,保證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因此,在高段英語作業設計中,教師要盡可能加強學生課外的積累標準,從豐富學生知識面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培養。如,當天在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是“mother”和“father”,教師便可以將作業設計成讓學生尋找家庭成員中除了媽媽和爸爸以外的角色名稱,如Brother,Uncle,Sister,Grandma,Grandpa等。通過這樣的英語作業設計,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的課外英語單詞,還能在自主查詢中增強對單詞的印象,讓其單詞量在無形中得到了擴展。此外,教師作為作業的設計者,要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革新作業設計模式,盡可能在作業設計中提高趣味性和實踐性,從而進一步強化小學高段英語作業設計的價值和有效性。
結語:綜上所述,小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在小學高年級教育中要深入學生作業設計,系統地分析傳統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的不足,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作業革新設計,讓作業設計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訴求,并以此提高小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此外,教師作為作業設計者,其要抓住小學高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從而在作業優化設計中從容面對各種問題,為我國小學高年級英語作業領域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吳麗萍.為小學英語作業開“良藥”[J].中華少年,2018(5):260.
作者簡介:吳燕芳,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朝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