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課前主動預習,充分有效地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任何的成功背后都有充足有效的準備作為支撐。小學數學的課前自主預習,不僅進一步提高了課堂聽課效率,也從中培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從中找到問題,發現問題,并通過課堂解決問題,這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生對數學問題乃至生活問題的綜合性思維發展,成為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先鋒”。
關鍵詞:指引;預習;思維;發現問題;小學生
一、 提出問題
預習一直受到教育系統老師們的廣泛關注,作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學會學習預習必然讓學生們從中受益。如何對待數學預習,如何增加其實效性,這也成為基層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在他們看來,教師團隊正確的引領、指導學生們預習,過后對課堂的準確處理,這是對待數學預習的關鍵所在。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如何對待自主預習,給預習一個準確的定位是非常必要的,預習的方式不能只處在理論層面,更要和實際問題的探索相聯系,這樣才能使預習更具有實效性。現如今,數學教學的首個重要問題就是怎么指引學生預習,如何把握有過預習后的課堂時間,如何讓預習在課堂上充分地發揮作用。
二、 明確概念
課前預習即在課堂學習前熟悉將要學習的知識,從中發現問題,進而通過課堂學習有效地解決問題。教師們按照學科的教學要求及學生的自身特點去指引、帶動學生預習。整個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在教師們積極有效的引導下學生們學會預習,養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推動學生們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 預習動員
作為小學生,對預習的概念及內容還較為模糊不清,尚且沒有自主預習的思維意識,這使得課前預習的實際作用大打折扣,因此,預習動員應當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關注點,進一步熟悉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課前預習的想法觀點,在充分了解后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動員策略,以此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前預習中去。在具體的動員行動中,主要通過兩方面著重闡述:第一,預習的益處。課前預習成為決定小學數學學習成效的關鍵性因素,以課前預習的方式,大致熟悉接下來課堂上的學習內容,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學習,提前搜索相關的課程資料,進而使知識框架得以健全。課前預習使學生們發現下堂課的要點性問題,更利于學生們在實際課堂中把握課堂重點。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可以從中培養,增強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與探索的能力,這不僅僅受益于當前的教學課堂,更會讓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受益。第二,通過課前預習,以班會集體交流的形式開展班級同學內部之間的討論,增加學生們課前預習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們對預習的興趣。
四、 預習方法
(一) 制定好自己的預習計劃單
鑒于小學生都有貪玩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容易遺忘和自我約束力較低的特點,應該給學生們制定相應的預習計劃單。在計劃單的指導下,學生們能夠明確預習的方向和目的,也有利于監督學生們對預習任務的完成。作為一份較為系統全面的計劃單,應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需要適中的計劃難度,計劃單需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匹配,務必能夠適合各水平的學生進行解答;計劃單要盡量囊括相應課時的課程范圍;計劃單的預習內容需要突出本課時的有關難點和重點。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其內容特點,對學生相應的預習范圍和程度會有不同,預習方式的采用也有不同,因此,需要制定出“因材施教”的計劃單。
(二) 完成預習計劃單
由于小學生的自身發展所限,自主預習經驗的匱乏,應在最初階段把預習作為課堂上的前奏內容,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們解決計劃單的問題,保質保量地完成預習任務。隨著學生們對預習方法的不斷掌握,循序漸進地減少課堂預習的分量,直到把整個預習過程留在課堂之下。但是,鑒于小學生自律性不高,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預習任務,這就需要家長的協助。家長應當適時進行監督,指導,以便得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新的教育環境也要求家庭和學校進行相互協調與聯合的教學方式。
(三) 計劃單的檢查
對計劃單的檢查是不可缺少的一步,教師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們的預習,還應當通過一些適當的方法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并擇期進行反饋,這樣才能借助課前預習幫助開發學生們的自我實踐和求知探索能力,進一步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針對各類預習計劃,應當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查。
(四) 生活中體驗數學
現如今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們應當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對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投入更大的關注,這需要從小學就開始培養。生活里隨處可見數學的影子,教師們應該激發學生體驗生活,從生活中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理,這恰恰可以由教師進行利用,指導學生將生活和學習相結合。教師們將預習任務中的問題投放在生活中,例如,在學習方程組的時候,可與商場,超市的打折促銷相聯系,讓學生從中明確方程的應用途徑,與生活相聯系,以便課堂上的有效理解。
五、 小學數學預習的意義
學習知識的最好方式,是自己去發現問題,正由于是自己所發現,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才會更加深刻,對問題當中所蘊藏的規律也會有更為牢固的掌握,對于學生而言,預習正是學生們自己發現問題,掌握和學習知識的過程。預習本身能夠給予學生施展自己的能力機會,進而達到滿足,從中可以培養、鍛煉學生探索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獨自嘗試去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由于數學邏輯連貫性強的特點,新學的知識往往由舊知識做“地基”,預習過程中,學生們的新舊知識框架會不斷沖撞,進而加大學生們的求知欲望,當學生們嘗試利用舊的知識分析新的問題,迫于對問題的解決,激發出學生對新知識的需要,進而促進課堂上對新知識的吸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長此以往的課前自主預習,也利于提升學生們的思維分析能力及思維創造力,成為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先鋒”。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盧夙,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中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