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行,小學生教育問題也開始由先前的傳統學校教育慢慢趨向于家校雙方合作,特別是數學學科的教育,更是朝著家校合作方向大力推進。對于很多數學潛能生的學習,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學中來,教師將傳統的數學教學生活化,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教材聯系生活,生活體現教材,小學數學的學習已經日漸轉化為家校合作教育形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家校合作;潛能生;轉化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家長忽視了家庭的責任,教師也在教學中與學生的生活脫節,以至于很多小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很難提起興趣,教學成效不佳。深化課程改革以來,很多學校開始了生活化的教學,積極發揮家庭和學校在小學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也促進了家校合作的良性發展。
一、潛能生學習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即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采取的一系列行動,這不僅僅是傳統模式上的家長監督完成作業那么簡單。為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家長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協同學校,共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家里和校外場所協助孩子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和知識積累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二)家庭環境
小學生知識儲備薄弱,對社會的認知還不完善,除了學校以外的生活中家長更應該發揮積極的監督引導作用。家長不能一味地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是學校的責任,在很多研究報告中認為,學生學習成績差不僅僅是智力和遺傳因素,父母的關心以及和孩子的溝通通常也是影響孩子成績的關鍵因素,如有的家庭父母離異、家境困難、父母沉迷賭博對孩子漠不關心等,都是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嚴重阻礙著小學生學習的進步。
二、潛能生學習學校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
學校作為學生知識儲備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對于班級中數學薄弱的潛能生,更需要時刻關注,幫助他們樹立克服數學難題的信心,同時要積極調整教學策略,緊跟家校合作的步伐,教學方式方法生活化,根據潛能生的差異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促進家校合作的進展。
(一)差異性教學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學生,為了能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是必要的,對不同層次和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我們都應該耐心對待,不能一味地要求他們一次性達到要求,而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及時糾正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潛能生克服學習困難。同時多關注這些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心理變化,及時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多給予一些耐心和關心,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鼓勵式教學
針對潛能生的數學學習,教師應該多利用教學手段進行授課,豐富教學內容,多結合實際,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式多樣化。比如針對班級的潛能生,多關注這些學生的優點,當他們學會某些知識點要及時進行表揚鼓勵,激發潛能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參與度。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也要多關注這些學生的情感、興趣、性格發展,進行人文關懷,讓潛能生也能感受到被關注的力量。
(三)創造適合小學數學的潛能教育環境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傳統模式的教學環境是老師在講臺,學生在課桌前,知識的傳授路徑就是黑板和教師口述,為了照顧到潛能生,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多準備一些道具,教學方式生活化,模擬符合授課內容的教學場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
三、家校合作的力量是潛能生發展的根基
潛能生教育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潛能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個體探究也一直備受關注,根據小學生的個體特點進行潛在的能力挖掘,由老師和家庭進行雙方合作,完成教育的任務,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家長和學校通力協作,孩子的學習不再單單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會也不再是家長和老師溝通的唯一橋梁,學校和家長之間設置規范的溝通渠道,利用如今普及的多媒體技術,設立完善的交流機制,家長也能協同學校形成力量互助。比如教學任務中需要家長一起合作完成的作業,老師也需要及時通知家長,督促家長與學生一起去完成。對于很多學校實施的午睡管理,家長也應該在家督促孩子按時就寢,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對于小學數學潛能生的教育問題,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興趣所向,多與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近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家庭教育矯正,針對孩子的興趣也要進行正面引導,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每天晚上家長應該跟著孩子復習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對第二天的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共同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
總之,學生的潛能是多方面的,在小學數學的潛能生轉化中,家校合作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校結合數學,旨在達到最優的教學成果。家長協助教師,督促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共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娟.如何提高潛能生自主學習能力:小學數學復習課的分層教學實踐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9(17):157.
[2]方貴斌.轉化數學“潛能生”培養有用之才[J].成才之路,2016(27):32-33.
[3]韋少林.小學數學潛能生自信心缺失現象初探[J].新課程(下),2016(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