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 隨著經濟轉型和升級,國家對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應用型本科”這一教育模式是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的探索,對促進經濟發展和培養先進應用型人才有積極的作用。部分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是具有特色鮮明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已成為應用型本科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重點探討專業升級轉型期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程體系建設等問題,并提出調整方案,旨在探索出適應專業轉型時期的建設途徑,指導教學實踐。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 應用型本科 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體系
1.研究背景
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人才供需關系層次和結構發生變化,面對經濟結構和產業升級及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提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同質化嚴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等方面,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存在差距,其目標在于培養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本科技能人才。應用型本科除了由部分省屬本科院校轉型而來的外,部分示范骨干高職院校是富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也成為應用型本科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骨干高職院校專業向應用型本科專業轉型研究具有緊迫性和實用性。
2.研究思路及主要內容
本文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主要研究其重點專業之一學前教育,為順應高職院校培養本科層次人才的巨大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從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應用服務研究等方面詳細分析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問題。
3.轉型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3.1學前教育專業轉型期的人才培養定位。
應用型本科課程的目的是全面、協調地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養,以生產、管理和服務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為培養內容。培養的對象是生產、管理、服務等行業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正因為應用型本科教育被賦予上述三個方面的內涵,所以應用型本科教育的過程一方面需要行業和企業的參與,另一方面要體現應用型,課程設計應考慮到實際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務。在實踐中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在準確定位應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可以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否則很難有效地區別應用型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無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獨特的競爭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在向應用型本科專業轉型過程中需要找好辦學定位,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每門課加大難度就可以,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變思路,如原來的理論如何定位、課程教學內容如何安排考核、不同課程間如何銜接、如何利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加大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力度等。這一系列問題都將因為教學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在人才培養方案改革過程中需要調研,根據新教學對象的特點及培養目標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3.2學前教育專業轉型期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
在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方面,教學團隊與幼兒園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以達到專業教學和專業技能的要求。通過聘請幼兒園教師擔任校外教師,建立學術專家委員會等途徑,創新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明確專業定位和培訓標準。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學前教育教學計劃由原來的課程體系為主線轉變為以能力培養為主線,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案。將職業職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專業素養納入專業課程,使學生達到專業技能證書認證要求,實現“課程與證書認證對接”。教學計劃以初級崗位能力培養階段(第一學年)、目標崗位能力培養階段(第二學年)和崗位能力集中實習階段(第三學年)為主要實施階段。第一、第二學年帶領學生進入幼兒園真實訓練環境,通過學生獨立完成項目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實現實踐教學與企業項目對接,第三學年安排學生半年的實習或工作實習,使學生迅速進入崗位,實現“實習與就業對接”。學前教育團隊以崗位要求為出發點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滿足社會需求。
3.3學前教育專業轉型期教學資源配置。
本專業教育教學團隊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建設校內實訓室,以專業信息化建設為平臺,以創建“智慧校園”為契機,打造“智慧教室”,構建“智慧課堂”,推進各項教學過程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同時滿足學生校內實踐教學的需求。實現校內實訓室在設備、制度、項目和氛圍上實現“校中園”模式。實訓室建設要求涵蓋不同類別,體現專業發展需求,在現有114間實訓室的基礎上再增加5個,除了現有的幼兒模擬實訓室、環境創設教室、形體訓練室、綜合排練廳、聲樂及視唱教室、鋼琴教室、電子琴教室、古箏教室、畫室、陶藝工作室、布衣工作室等外,還有奧爾夫音樂教室、健康培訓室、手工培訓室、蒙特梭利教室、感覺培訓室、微格教學培訓室、遠程教學培訓室、智慧教室培訓室等。
3.4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實踐教學一直是高職教育的重點,本科注重理論教學,應用型本科應考慮其獨特的實踐教學體系,體現與高職教育的差異。我院學前教育教學隊伍依托學校內外的培訓基地,實行專業技能集中培訓,實現集中全日制培訓與分散兼職培訓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全日制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模擬幼兒園教學的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根據崗位要求,將職業資格證書所需知識和技能融入各專業課程,實現“課程與證書認證對接”。引導學生進入幼兒園真實訓練環境,通過學生自主完成項目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最終達到幼兒園對學生的要求,實現實訓教學與企業項目對接。在理論教學中注重“教、學、練、做一體化”,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的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注重“項目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育全過程中注重鍛煉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學生做人的能力。通過“教、學、做”一體的能力培養平臺,安排學生半年的頂崗實習,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崗位角色,實現“頂崗實習與就業對接”。
3.5應用服務研究。
科研及應用是高校的基本職能。應用型本科課程一方面具有較高的科研和應用水平,另一方面與地方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其應用服務水平的提高將極大地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每年都在發展高技能、新技術培訓100人次以上,專職教師主持省級科技研究與開發或大型技術服務項目兩個以上,為在校職工提供國培、網絡學習、企業實踐、國內外學校調研、社會培訓等多樣化繼續教育機會。積極開展幼兒教師培訓,推進幼兒園教師職業技能培訓,通過“支教”“扶貧”等活動,拓展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支持貧困地區幼兒園、開通免費網絡課程等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為地方學前教育和社會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4.結語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對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方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我省經濟、社會、工業發展的需要,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過去3年,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不少于90人。就業對口率不低于80%,學生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成績顯著,獲得國家級或行業獎兩項以上,獲得社會的高度好評,社會聲譽良好。這些基礎和條件為本專業“十三五”期間實現建成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發展目標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臺。
本文篇幅有限,僅就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在應用型本科建設轉型期的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構、教學資源配置、實踐教學體系和應用服務研究建進行了詳細論述,除此之外關于師資隊伍、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的改革課題應成為后續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賓曉亮.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以北京市9所幼兒園為例[D].昆明:云南大學,2015.
[2]何峰.試析《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專業化導向[J].江蘇教育研究,2013(19).
[3]杜燕紅.論本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規格與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導論(幼兒教),2015(12):4-7.
[4]李聰睿,梁小娟.構建學前教育專業新型課程體系[J].職業教育,2014(7):55-57.
課題來源:2017年度校本課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應用型本科可行性研究——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課題編號:2017YX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