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潔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的實驗實訓基地存在人文環境建設不足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總結認為,在人文環境設計中應當兼顧與生產情景、企業文化和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同時在物質、精神和制度文化環境中進行人文環境的設計方法。通過營造“校企合一”的人文環境,以期達到最大化實驗實訓基地的教育效果的目標。
關鍵詞:實驗實訓基地;人文環境;人文環境設計
高校辦學中需要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因此會開展一系列的實驗實訓基地活動。而在實驗實訓基地的環境建設中卻存在顧此失彼的問題,如何提高實驗實訓基地的人文環境建設成為了當下教育界的熱議話題。
一、實驗實訓基地的人文環境
高校為了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及完成職業實驗的主要場所被稱為實驗實訓基地,這是一個集教學、技能培訓、技能鑒定以及技能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培訓場所。伴隨著高校和國家對實驗實訓基地的重視度日漸提高,實驗實訓基地的物質基礎已有了相關規定限制,同時達到了較高標準,如占地面積、設備的數量、投資的額度都已比較豐富。然而,在實驗實訓基地的人文環境的建設上卻相對比較薄弱。
實驗實訓基地的人文環境作為實驗實訓基地的重要功能和環境,往往指的是實驗實訓基地的“軟”環境。主要包括師生的在實驗實訓環境中的行為表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文明環境;此外,還包括實訓基地的制度理念、制度以及制度實施狀況等所構成的制度文化環境。
二、實驗實訓基地人文環境設計的原則
1、人文環境與生產情景相結合的原則
生產情景并非狹義的生產場地、設備,還應當包括生產氛圍。而生產氛圍包括現場的其他設施、生產裝備以及設計等。如我們常說用于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VI設計、電腦等的布置、現場標語等等。通過對生產場景的人文化環境建設,有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積極性,促使學生提前適應職業場地,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未來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2、人文環境與企業文化相結合的原則
企業文化是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的產物,其內涵廣泛,包括公司、管理、組織文化等內容。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市場行為中逐漸凝聚而成的價值觀、精神觀以及經營理念等,更是其員工所認可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在進行實驗實訓基地人文環境建設時,應當注重對于企業文化的尊重,通過引入現代化的生產理念和運行機制,開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從精神上提高學生對企業文化的適應程度,對學生以后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人文環境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高校培養人才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這就要求高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的技能,同時還應當學會做人處世。因此進行實驗實訓基地人文環境建設時需要結合人文教育。具體來說,通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教育習慣,培養學生具有團結、協作、耐勞和敢于勇攀高峰的精神;通過開放性的實訓培養學生實訓與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安全質量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三、實驗實訓基地人文環境的設計策略
1、基礎:物質文化環境
物質文化環境指的是進行利于人文環境建設的現場物質布置,在布置時需要滿足利于生產和模擬仿真的要求。努力做到設備的技術含量與真實的企業生產工藝水平相一致,設備投入與實訓的項目開發相一致,實訓的功能與企業的需求相一致等原則。同時,在進行工作流程與過程的訓練中,應當進行合理的氛圍布置、美化環境。例如,在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實驗實訓基地打造時,應當參考高新企業的現場布置,采購與企業相匹配的計算機系統和軟件。
2、支柱:建設精神文化環境
加強教風學風建設。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學風差的浮躁之氣,因而教師應當以崇高的教學信仰作為基礎,通過火熱的教學愛心和強大的教育責任感來感化和轉變學生學生思想,和諧師生關系,以及達到改善教風、教學的目標。具體來說,要讓學生的思想進行轉變,從“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并引導學生發現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樂趣所在。例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不談理論和技能學習,僅僅談對于職業的思考和想法等問題。
開辟第二課堂。第一課堂指的是實驗實訓課堂活動,而第二課堂則是實訓的課外活動,在第一課堂之外應當有組織計劃開展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應當包括職業技能和知識的培養教育活動,還應包括組織興趣小組和創新性的技能競賽等活動,將趣味性與教學性進行充分融合,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3、保障:完善制度文化環境
規范實驗實訓基地制度。制度是長效的管理機制,因此在培養實驗實訓基地人文環境時,需要建立相關的學生守則、實訓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規定、儀器設備管理制度等制度內容。除了制度建設外,還應當建設相關的專職管理崗位,以提高和監督實驗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的執行能力,做到透明、高效、科學人文環境制度管理。
運用6S管理法培育實驗實訓素養。6S管理法包括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安全6個維度。基于這6個維度來對生產現場的工作人員、設備、方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管理。通過運用6s管理法能夠有效提高實訓基地的教育管理效果,同時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引入企業認證體系。將真實企業實踐中所運用的質量認證、環保認證、安全認證以及社會道德責任認證等標準運用到具體的實驗實訓教學中來。通過營造真實的企業文化氛圍,達到真實模擬企業文化內核的人文環境建設的目標。此外,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了解和借鑒企業的生產方法,可以邀請科技企業的工作人員到實驗實訓基地進行技能指導。建立及時的信息反饋制度、培訓效果管控制度等。最終,完成提高實驗實訓基地的培訓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目標。
四、結語
高校實驗實訓培訓基地需要建立設備完善的硬件環境,但同時也應當加強人文環境的建設。其中人文環境的設計應當以生產場景、企業文化、人文教育作為設計原則,同時從現場裝飾、設備布局等方面來進行企業生產和工作環境的設計仿真,從而達到“校企合一”的培訓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婷.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實訓空間設計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
[2]李毛毛.高校集群式實驗建筑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16.
[3]董曉紅,賈佩華,彭玉勃.資源共享型高職護理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3:140-14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