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美霞
摘要: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推行幾年了,這是一場關于新、舊教學理念的碰撞,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教育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主要手段。本文通過一學期的試點課堂,了解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而提出對策以及對以后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 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
新課程改革推行幾年了,這是一場關于新、舊教學理念的碰撞,它給我們廣大農村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新的教學理念使每一位教師都經(jīng)歷了蝶變。
新課改主要帶來了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學習方式。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它給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課堂不再呈現(xiàn)“一言堂”式的教學。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小組成員間相互幫助、相互解惑、相互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上學期我班初步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個學期下來,在課堂上看到了許多可喜的變化。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過程中,很好地詮釋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生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猜一猜、算一算各種小組活動,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并且進行有理有據(jù)的驗證。一課堂下來,教師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僅僅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由此獲得成功的體驗,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這一堂課獲得了眾多聽課老師的好評。也因為這堂課的教學方式的轉變讓我第一次嘗到了新課改帶給我的甜頭兒。此后,大多數(shù)課堂中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小組討論、小組交流的場面,然而,卻很少出現(xiàn)上述效果,在絕大多數(shù)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看似熱鬧非凡,實則流于表面,反響平平,學生沒有真正融入到小組合作中。那么是哪些因素影響了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呢?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教師方面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領路人,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準備不夠充分,流于形式。大多數(shù)農村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沒有真正領會,沒有很好地理解《新課標》精神,目前我們農村小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仍停留在傳統(tǒng)的小組討論的局面。似乎學生4——6人圍而坐之,教師一聲令下“大家討論一下”,便是一堂“課改”課,表面上看似討論很熱烈,實際上很多學生“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思想,或者是偏離主題。
2、要求不到位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不到位,沒有明確分工和個人責任,“合作些什么”“怎樣進行合作?”“我在合作時做些什么?”“就我一人發(fā)言,別人都不發(fā)言”……這些問題都使得小組合作學習只作而不合。
3、評價不到位,合作低效
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中,學生匯報成果時,容易扼殺學生的不同意見,忽略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映。對小組一向都是整體評價,對小組內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成員關注不夠。
學生方面
學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者,也是合作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情況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通過一個學期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缺乏參與意識與技能
在農村,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留守兒童,沒有合作學習的意識與技巧。有的學生不知道怎樣才能與其他人進行有效的合作,不知道合作學習會給他們帶來好處,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結果導致合作學習低效。
2)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干擾
農村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隔代教育,觀念相對落后,教育知識缺乏,沒有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有的學生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干擾,愛做小動作,剛好小組合作學習為他們講小話創(chuàng)造了機會,跑題、講話、爭吵便屢見不鮮,直接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3)小組合作學習參與程度不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層次不一樣,注定學生的參與程度是不一樣的,個別學生特別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頻頻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而大部分學生默默無聞、羞于表達,覺得成績好的學生講的都是對的,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害怕自己的想法遭到嘲笑。這種情況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也達不到共同發(fā)展的要求。使合作學習流于表面。
當然除了教師與學生方面,還有社會環(huán)境方面的影響。種種因素制約著農村的教育,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是新課程改革積極提倡的,也是當前課堂所需要的,我們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么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新時期的教師要找準定位,由“教學”轉變?yōu)椤皩W”,深入理解新課改精神,領悟課改的真正含義,發(fā)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引導作用,讓課堂效果最優(yōu)化。
1)精心分組,組建合理的學習小組
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課堂表現(xiàn)、學習興趣、個性特征等差異,將不同水平、不同性別的學生合理組合,使學生互補共效,為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提供機會。如,學習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兩位數(shù)的乘法》時,當時我班剛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學習這一知識點時,很多學生一知半解,后來我要求每組組長幫本組內成員每天練習5個計算題,一周后,結果讓我驚喜不已,全班學生基本能正確計算。這得益于小組成員間互幫互助,相互促進。
2)明確組內成員職責
教師在組建好學習小組后,還要明確每個人的分工、任務。一般,給每個小組設置組長、匯報員、記錄員。組長負責本組的活動順利進行,讓每個組員都能真正融入到學習中來。只有分工明確才會讓學生產(chǎn)生責任感,讓每個學生有事可干,真正理解合作的意義。
3)科學評價
“評價是一盞燈,能點亮學生前進的方向。”科學的評價可以讓學生不斷反思、不斷完善、不斷超越自己。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實施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牢牢把握新課標的精神,勇于實踐,勤于思考,我們就能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陳建洪.時機把握:小學數(shù)學有效合作學習的關鍵[J].教育研究與實驗新課程研究,2006(12)
[2]薛標.淺談合作學習中教師如何發(fā)揮其引導作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35)
[3]吳永玲.小組合作學習的初步嘗試[J].中國特殊教育,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