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慧
摘要:小學數學的教育是學生教育之路上的起始點,在學生懵懂無知時,樹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數學的興趣將會是教師的重擔。中國的素質教育的開始,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鼓勵正面的引導,以及收獲學生的反饋情況。數學教學課堂上合理的反饋,是教師自我評價的依據,對改變數學教育方式能起到很好的推行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實踐
引言:
教學的評價是教學過程過不可或缺的一環,評價既有自我,也有學生的反饋。隨著我國教育開始的素質化階段,對于老師的職業能力也更嚴格。所謂“吾日三省吾身”,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反饋給教師在教學方面有所欠缺以及閃光點。我國的教學大綱指出,評價的目的應該是更加細微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用教學評價來推動學生的學習性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老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只關注于成績的優良,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心理感受,以及個性方面大有缺失。我將以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學評價的實踐為主題,從一下幾個方面舉例數學教學課堂實踐內容。
一、三維評價全面評價學生
(一)知識能力的評價
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往往對于一個學生的印象直接取決于成績。而這里對知識能力的評價,又包括對學生思維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考察。教師對學生的細致觀察就很重要了,它是綜合能力的測評。
(二)學習過程中方法的評價
有關數學的小學教育課堂,是在學生初次接受教育的一個時段。他們的大腦正處于發展時期,小學的學習方法會影響到以后他的終身學習[1]??梢耘囵B學生在課堂時的專注性,引導學生對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留下課堂作業,培養他們及時鞏固,對學習二次吸收的習慣。教會學生利用網絡等渠道學習,不只拘泥于課堂上的學習。擴大知識的學習面,對學習保持好奇心,發掘自己的興趣。
(三)情感、性格、態度等評價
學習之外,學生的情感理應引起教師的關注。學習應該是快樂的,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對于學習的態度,和周圍學生的交流接觸。教育應該更加的人性化,在小學課堂上由于學生的年齡偏小,性格的建立尚未成熟,更需要教師的關注。
二、有針對性的提問評價
一個課堂上的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性格都不盡相同。在教學中,教師的同一個問題對于能力不同的學生,提問的方式要有針對性。例如小學數學中著名的雞兔同籠的問題,初次對學生進行講解時,應由簡單到難[2]。題目是,有雞兔同籠一共有48條腿,兔子和雞加起來14只,求兔子和雞的數量。如果沒有接觸過這道題,對于小學的同學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一開始,讓學生自主討論,理解樹立題目的思維,給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接下來,可以點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卻善于觀察的同學,詢問他們在生活中所觀察到的雞和兔子分別是幾條腿。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插入對于動物的基本常識,可以考察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能力,引起他們的興趣。學生回答完畢,這時老師的評價對于接下來學生的回答能起到很好的鼓勵作用。切忌這時評價這位學生很聰明,學習能力很好,而是依據他的優點評價他細心,熱愛生活。教師的評價過于空泛和統一,這樣即使是正面的評價也收效甚微。
詢問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試著讓他闡述自己的思路給其他學生聽。無論答案的對錯,這個過程都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自信心。學生的思維即使發生偏差,也可以提問其他學生是否意見不一致,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對他們提高專注力是很好的手段。最后,教師的評價環節,可以從學生的思維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贊揚。針對閃光點不同的學生,提問的方式也應不同,個性化的夸贊更能讓學生激發求知欲。
三、評價的瞬間性和延時性
(一)延時性
教學當中教師的評價,為的是給孩子帶來鼓舞[3]。在不同的教學情況下,教師對于學生評價時機的合理,達到目的事半功倍。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有關學習圖形面積的公式。拿出一根20厘米的長繩,提問如何能用長繩圍出一個面積最大的封閉圖形。引導學習氛圍,讓所有同學參加到這場頭腦風暴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集思廣益。
一定的思考時間過后,邀請同學來回答一個問題。同學可能用繩子擺出一個圓形,一個不規則圖形,也有可能是形狀奇異的圖案。他們的答案,或許離正確答案背道而馳。教師面對這樣的問題,要不發表任何評價,耐心的詢問孩子為什么這樣覺得?在同學解釋答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記清思路的分岔口,不要打斷,聽完同學的解題思路。然后你在告訴他,很有想法的答案,可是有一點地方不對,解釋他思路錯誤的地方。評價的延時性,可以很好的讓教師避免瞬間對學生的批評教育,而是傾聽他們的答案,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的幫助。
(二)及時性
教學評價的及時性是在學生提出他的思路之后,立即給予評價。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也存在一種新鮮感,信心滿滿的解答出一道題目,卻在很久之后得到評價。即使,評價是正面的,也無形中消磨了學生的成就感。
小學數學書,人教版五年級當中有一道關于長方形面積的數學題。長為6,寬為3的長方形,求面積。這道題是放在正方形面積這知識點之后的一道數學題,教師把這道題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試著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一段時間后,肯定有同學猜測面積是18,但是沒有人站出來肯定的說出答案及理由。一位同學站出來,在長方形中間劃了一條線,變成了兩個一樣大的正方形。
教師應該及時的對該同學的行為進行評價,首先,他能在同學們面前站起來回答這道問題就有著莫大的勇氣,值得夸獎。這樣的評價,可以激起學生對于老師夸獎的欲望,踴躍在大家面前闡述自己的思維。其次對這名學生的思維進行肯定,能跳出思維陷阱,結合自己已學習的內容。及時性的評價,在這時可以讓學生得到莫大的激勵和成就感。
四、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于小學數學教育評價實踐上的一些觀點[4]。教育在不斷地創新,教學評價也應創新,不斷的完善有助學生的學習。教學評價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學評價針對不同的情形,教師應當注意的是評價的彈性,學生都能在評價中獲得激勵和對學習的欲望。充分利用教學評價手段,也可以結合各種教學手段,不拘泥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學評價以激勵學生和改善教學為目的。革故鼎新,為教學方式帶來新的活力,富有創新性,使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徐淑華.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0, 2010(17):57-57.
[2]吳玉霞.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與思考分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3(22):80-80.
[3]李致新.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實踐[J]. 中國校外教育, 2014(s1):145-145.
[4]孔冬良.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實踐[J]. 新課程(上), 2014(9):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