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很多教師都充分的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微課程”的出現,幫助學生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還減輕了老師很多的負擔。微課程的本質實質上是微型教育課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視頻或動畫來作為知識傳播的媒介,已達到幫助同學們學習的目的。微課程教學模式不同以往傳統教學方法,在微課程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佔據主導地位,而老師則成為輔助角色,徹底貫徹落實黨和國家“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關鍵詞:高中地理;微課程;教學理念;應用
引言:本文將全面的分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程”理念的應用,這篇文章將結合實際分析高中地理教學中為課程理念用的意義,例如微課程可以為分層教學打下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微課程還是作為學生們預習的一種學習資源的存在。除此之外,微課程還是一種復習資料,讓課堂內容再現,讓學生們在課下也能夠及時的了解到查漏補缺。還會結合實際分析,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以及應用設計。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程”理念應用的意義
(1)微課程為分層教學打下基礎,提高學習效率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傳統教學課堂并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感受,而微課堂的出現,則能夠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情況,來選擇不同難度的微課程,進行自主學習,這樣的分層學習方法,不僅可以幫助不同程度的學生打好基礎,還可以幫助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提高訓練。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通過暫停、播放、暫停、播放來反復的觀看視頻,達到真正弄懂老師講的知識點目的。[1]
(2)微課程是一種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規劃學習進度
微課程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規劃,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學習愛好與學習習慣,而微課程中的人性化設計,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在白天學習,那么他們就可以在白天觀看高中地理教學視頻,如果喜歡在晚上學習的同學,周可以選擇在晚上觀看地理教學視頻。學生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選擇對應程度的練習題,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2]
(3)微課程是一種復習資料,讓課堂內容再現
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又或者是因為作筆記而掉隊,采用微課程教學方法之后,學生們就可以回到家里利用電腦能看微視頻課程,在自己認為關鍵的地方還可以反復觀看。課堂上老師的講述知識,只是快速的將知識點進行簡單的傳達,還有很多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點并不能理解。通過微課程都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變得具體化,較難的知識點簡單化,也降低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度。微課程還可以在課上讓學生們觀看相關的教學視頻以及動畫,幫助學生們理解老師說講解的知識點。[3]
二、“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將地理教學設置為課堂主體,進一步導入微課堂情景理論知識
老師想要更好的教育學生,一定要從教材本身出發,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才能夠制定更加詳細準確的地理教學計劃。老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導入微課堂情景知識理論,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高中地理為課程教育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讓復雜難懂的地理知識,以更簡單更清晰的狀態,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這就是微課堂所佔據的優勢。[4]
(2)打破傳統教學思維,將微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傳統教學過程中,老師佔據主導地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新課標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往往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不能過度依賴老師要學會利用多種方法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比如可以通過上網查找問題的答案,還可以和自己的同學進行交流探討。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學生相互討論得出來的結果,往往會比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結果,來的更加有意義。
三、“微課堂”地理教學應用設計
(1)教學過程結構設計
高中是學生的學習時期比較重要的一個階段,學習壓力較大,學習內容較多。所以在高中的課堂學習階段內,就對高中地理教學課程提出了幾點要求:首先在上課前,要利用短暫的時間快速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為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打好基礎。在上課中,需要準確的切入到本節課的教學中心,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這一段時間。老師還可以采用微課堂地理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老師需要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的結構是清晰而明快的。
(2)教學環節的語言設計
對高中地理教學微客堂的應用設計中,老師要充分的考慮到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正是因為課程時間的有限性,所以對老師來說,是否具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將會直接的關系到課堂時間的分配。在微課堂錄制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注意的幾點就是,首先語速要保持均勻,不能忽快忽慢,過快的語速,學生會跟不上;過慢的語速,學生會喪失聽課的興趣;還要注意不能一句話反復說,這樣會消磨學生們的注意力老師,在語言設計的環節,可以利用動作來加深語言的感染力,這樣能夠更好地展現本節課的重點。
總結: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老師不能只認準傳統教學方法,而輕視“微課堂”教學途徑所帶來的正面影響。伴隨著課改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可以想到微課堂教學方法,將會成為日后的主流教學方法。這也給我們的老師和學生提出了要求,不僅要求老師要不斷完善自身職業素質,還要求學生要積極配合老師,快速適應微課堂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顧柳敏.基于“微課程”理論的地理合作課堂初探[J].地理教學.2013(05):01-02
[2]張曉君,李東哲,陳需.微課視頻制作中的注意引導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03-04
[3]高江海,朱學堯.“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14):05-06
[4]周志明.芻以“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文摘版.2016(09):14
作者簡介:林東風,1970年3月,男,福建廈門,本科,中學高級地理教師,長期致力于地理有效教學的研究,郵編361022,工作單位:廈門市杏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