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巍
摘要:樂隊合奏素質是樂團的音樂理解力與表現力的基礎,是樂隊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對指導者和每個樂手的考驗。提高樂隊合奏素質,有賴于正確的合奏觀念、樂手的基本功與科學的訓練方法;有賴于指揮者的正確引導與合奏知識的積累以及長期配合的默契。
關鍵詞:民族管弦樂團;合奏;訓練
中圖分類號:J63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5-5312(2018)08-0080-01
樂隊是集體的表演藝術形式,合奏又是它的主要表現手段。合奏觀念包含對藝術規律的認識以及體現這些規律的表現能力。其中,首要是處理好樂手的個性表現與集體表現意識的統一問題。既要發揮樂手個人積極的表現欲望,又要實現樂隊和諧統一的目標,二者缺一不可。這是樂隊合奏藝術的基本原則。
一、合奏觀念意義
著名指揮家列·斯托考夫斯基說:“一個好的樂隊必須具備兩個原則。其一是每個演奏員具有自如和豐富的個性表現,其二是對音樂協調有深刻的體會理解,從而樂于共同合作,達到音樂表現上的完整和統一。這兩個原則看來是相互矛盾的,但卻有可能統一成為和諧的有機整體。這是非常困難而不易達到的理想境界。”實踐證明,列·斯托考夫斯基的觀點以及所指的“理想境界”,符合樂隊藝術的科學規律,是通過艱苦的工作可以實現的。
若干年前,當我們聽日本中小學生樂團的演奏,曾經有過一種感受:他們的單個技術狀況并不理想,而合奏效果卻要好很多。這就是他們教學理念與訓練方法科學性的成果。在日本的一些學生樂團中,他們提倡“我首先是樂團的一員,其次才是我個人!”這正是合奏意識的實質。美國曼徹斯特大學伊斯曼交響管樂團演奏的德彪西的《Hommage a Rameau》(韓伯格改編并指揮),是木管組和銅管組的雙樂隊合奏,不僅木管組和銅管組各自的協調無與倫比,兩個組之間的協調更使我驚嘆不已。除色彩對比之外,音準、音質、力度、平衡都有超凡的融合,幾乎分不清兩個組的差異。因為,在音樂流動的每個細節他們,配合得完美無瑕。我意識到這就是管樂合奏的高度敲合所表規的魅力。
二、合奏觀念的培養與訓練
列·斯托考夫斯基說:“自如的個性表現固然重要,演奏員之間(包括與指揮之間)的合作原則也是同等重要的。因為在節奏、重音和音樂的性格方面任何一種情緒,感情和色彩的變化,在演奏的剎那間,必須統一、完整,而且富有詩意地表達出來。”
培養合奏觀念更多的是強調合作意識的培養。因為在人們的音樂思維由單聲思維向多聲思維發展的今天,在管樂器制造和吹奏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管樂團獨立的音響體系已經形成,豐富的音色和眾多的音色組合,需要每一個演奏員有對音樂各種要素的認識及把握的分寸感,積極地去適應樂隊整體表現的需要。體現每一個樂手在不同音樂中的定位,體現不同的角色所賦予的責任。這一切只能建立在樂手合奏意識的基礎之上。
合奏觀念的培養是一種基礎工程。在基礎訓練和音樂作品的表演中,必須不斷地豐富和體驗各種音樂手段及其相互的作用,并逐步統一對樂隊的音響、音質、旋律、節奏、力度、速度、織體等內在規律的認識以及聽覺的訓練。
美國的詹姆斯·普洛伊哈爾、喬治·策普編著的《3D管樂隊教程》,包括調音及熱身練習、調的準備、節奏的準備三個部分。他的要求是很細致的,如第一部分:在分譜上,音符的左側標有和弦音的級數,培養樂手熟悉自己演奏的音,是該和弦的某個音,明確提出掌握各和弦音的應有力度,三和弦的力度強弱層次應按1、5、3音順序,七和弦按l、5、3、7音的順序,這樣的力度分寸,使和弦有均衡的色彩。分譜中某些音符的右側,標有升號或降號,以示該音在演奏時應略高或略低控制。這些都有利于和弦的音準訓練。首先應選擇適合該樂隊的教材或曲目。為了適合不同水平的樂隊合奏訓練與演奏,從創作編配上須有細致的考慮,同一首作品,編配不同難度的版本,避免小學生勉為其難地去吹奏專業樂譜。較成熟的樂團也要重視訓練曲目的選擇。要有針對性的利用不同風格、不同難度的作品,去克服樂隊存在的主要缺點和薄弱環節;在音樂會曲目選擇上,則要在力辨能及的條件下,從觀眾對象、欣賞習慣、風格搭配等多方面考慮,以期演出效果與素質積累的雙贏。
從目前總體發展情況看,我們應更多地注意音樂表現力與樂隊音響的協調發揮,而不是技術難度的攀比;更多地加強基礎訓練,而不是好高騖遠;更多的尊重合奏藝術的科學性,而不美急功近利。為此,從輿論上、教學上,甚至比賽規則上都應給予支持。
三、結語
總之,合奏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有自己的藝術規律。只有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去掌握它,從基礎訓練起就建立合奏意識,強調樂隊成員不僅要“樂于合作”,而且要真備合奏的知識與修養,建立科學的理念,才能使合奏訓練與演奏有章可循,進而達到合奏的“理想境界”。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民族管弦樂隊在中小學的發展與應用》;項目編號:201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