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葆
摘要:受各方因素的影響,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大多缺乏創意巧思,枯燥乏味,不利于群眾文化的科學建設。為此,本文以群眾文化活動的價值出發,就當前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意策劃進行探討,以期為各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的完善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活動;創意;策劃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198-01
一、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內經濟發展步入了轉型時期,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也隨之不斷提升。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必須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要求,在滿足群眾基礎物質需求之余,進一步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以大量優質、創意的群眾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其中,享受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輕松與愉悅。
二、群眾文化活動的價值分析
(一)促進群眾隊伍的建設和壯大,保障社會穩定
將不同階層的群眾組織起來,共同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的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有助于壯大群眾隊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群眾提供精彩紛呈的業余生活。群眾文化活動是一面旗幟,借助于健康、積極、正能量的文化活動,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引領時代新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推廣和傳播,引導廣大群眾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社會營造起民主、文明、和諧的大環境。因此,必須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意策劃,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進來,如此方可促進文化強國的構建,實現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二)彰顯地區特色,維護政府形象
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不同的特點,而恰是差異性的特點,賦予了群眾文化活動鮮明的地區特色,使其更加貼近當地風俗人情與傳統歷史文化,這樣,群眾在參與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中,能夠更加全面地領會到文化的魅力與內涵,逐步提升自我文化素養。與此同時,地區特色的凸顯便于引發外界的關注,拉動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
不僅如此,群眾文化活動還是衡量當地政府形象的一把標尺,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政府的形象完美與否來自群眾的評判,而群眾主要通過文化活動的品質來判定之,因此,搞好群眾文化活動,對于維護政府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意策劃路徑分析
為了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吸引更多群眾廣泛參與其中,需要做好創意策劃工作,如此方可賦予群眾文化更強大的感召力,體現活動的宗旨與價值。具體而言,可從如下方面著手。
(一)善用地方特色,打造原創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活動策劃過程中,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因此,應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優勢,打造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活動。以蘇杭為例,舞龍舟活動可謂家喻戶曉,也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之一。因此,應定期組織大家開展“龍舟競技賽”,并設置豐厚的獎品,激勵廣大群眾參與之。再如,就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可以根據不同民族的重大節日,拓展其影響范圍,鼓勵各民族群眾參與進來。緊密結合地區資源與文化特色,拓展多元文化形式,如展覽、演講等,為更多群眾所接受。此外,還應大力倡導原創文化活動的發展,適當放低要求,吸納群眾自發組織的文化活動形式,切忌一味追求質量,而忽視群眾創造力。以地方群眾自然而然所呈現的活動魅力,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引導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
(二)運用逆向思維,創新群眾文化內容
為了打造創意活動,還需要借助于逆向思維思考之,擺脫傳統理念的桎梏,摒棄陳腐落后的文化活動方式、形式。在策劃中,可以適當炒作,增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效果,將街頭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搬上舞臺,進行藝術再創造。可以根據當地新鮮文化元素的引入和發展情況,組織大家參與之、傳播之。以廣場舞為例,剛出現之時并未受到廣大群眾的認同,只有少數女性群眾自發組織,茶余飯后在廣場、街頭自娛自樂。合肥等地群眾文化策劃者以之為切入點,開展了規模盛大的廣場舞大賽,并給優秀的廣場舞團隊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鼓勵觀眾以評委姿態觀賞之。該活動的開展促使當地廣場舞活動更具有藝術性與觀賞性,成為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收到了良好的群眾文化引導效應。
面向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促進群眾文化更好地發展,還需逐步接軌商業化運作,以市場拉動群眾文化建設。如,可以構建相應的文化演出中心,發揮群眾基礎,通過與商家加強互動,促進群眾文化活動進入市場之中,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民群眾精神生活需求逐步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形態也開始朝著新的方向發展,為了適應新形勢,必須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意策劃,賦予群眾文化更多的新意、巧思,更好地彰顯地方文化特色,傳承傳統文化,推進群眾文化日趨豐富化、多元化、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