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摘 要: 在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都蘊藏著對生活的獨特理解與感受。讓小學生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認識,喚醒小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而推進作文教學的深入展開。但事實上,一些學生畏于表達,不知道如何表達,不愿意表達,主要原因是缺失表達的興趣。激活學生表達的興趣點,讓學生盡情習作,唯有重構(gòu)寫作標準,尊重學生個性,整合語文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習作空間,學會欣賞和有效評價,才能讓學生習作信心十足,實現(xiàn)作文教學目標。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習作訓練 教學對策
習作,就是寫作文,簡言之就是運用漢語語言文字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達出來。在每一個學生的童心世界里,對自我、對世界的認識都是與眾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顆絢麗多彩的夢想,每一顆心靈都蘊藏著對五彩斑斕世界的不同詮釋。正如葉圣陶所言:“語言的發(fā)生本是為著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鳴出內(nèi)心的感興。”在平時習作教學和指導中,我們要走近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法,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意愿,讓他們從自己的想法、認識中圈畫對世界獨特的觀察。在這個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盡情地習作,才能實現(xiàn)作文教學目標。
一、放下所謂標準,回歸習作教學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與一些不愛寫作的學生交談中發(fā)現(xiàn),“寫作文很難”是很多學生畏懼習作的主要原因。“習作”是對世界的感知、看法的表達,應該是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敢于表達想法的一種途徑。為什么很多學生覺得“習作”很難?難道他們都不想表達?反思平時習作訓練,往往對寫作有著增加字數(shù)、情感、要點等要求,似乎習作訓練變成了一份難做的“蛋糕”。希望學生能夠妙筆生花,我們希望學生的習作水平不斷提升,但如果將習作目標定得太高,就勢必影響學生“表達”的積極性,似乎將每個學生都武斷地列入“培養(yǎng)作家”的教育窠臼中。習作訓練的根本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意識,利用習作表達學生對世界的真情實感。每個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并非一致,有的學生想說的話很多,有的學生僅有只言片語。如果我們放下所謂的“標準”,給予學生更多自主表達的空間,尊重學生的理解,將習作訓練的“初心”回歸到學生本身,讓學生自由自主地拿起筆表達屬于自己的多彩人生。我們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想法,不能設置過高的門檻,更不能要求所有學生都達到統(tǒng)一的要求。也就是說,在習作訓練中教師要將要求放低,多一些欣賞,少一些苛責;多一份鼓勵,少一份批評。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見聞感受,用自己的筆抒寫人生體驗,讓習作訓練回歸自然,不再感到習作訓練是一種負擔,而是對自己生活體驗的一種再現(xiàn),從而將“習作”看作一種快樂的表達過程。
二、關(guān)注學生個性,喚醒學生表達熱情
每一個學生對世界的看法都是各不相同的。在習作訓練教學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關(guān)注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讓每個學生想表達、樂表達,尊重學生的真情實感。怎樣才能盡情寫作?要給學生自由的寫作空間。寫作教學的關(guān)鍵在于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運用語言文字構(gòu)架特定意義的文章。寫作需要具備較強的語言綜合能力,包括對生活的觀察、對自我的思考、對世界的認識。教師要在寫作空間上拓展自由度,激發(fā)學生表達的真情與感受,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從真切的體驗中說出真心話。如果明確了寫作主題,而對于一些學生而言,并未有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生活體驗,即便搜腸刮肚,也難以寫出真切的體驗,導致語言蒼白,假話、空話連篇。所以,不需要明確主題,嘗試學生自主選題,特別要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讓學生從心里感悟生活,才能讓寫作閃耀光彩。在習作訓練中,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在作文中展現(xiàn)不同的體驗。有學生寫的《爺爺?shù)纳铡罚磉_了媽媽對爺爺?shù)臒o限關(guān)愛與體貼;有學生寫的《游西山》,賦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機勃勃的草木無限深情;有學生寫的《螞蟻搬食》,對螞蟻的動作、行為進行生動的描寫,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刻畫物競天擇的自然規(guī)律……同樣,習作時間也要自由,讓學生盡興。作文是基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活動,習作訓練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盡管每周都要求學生寫出一篇佳作,但也不能苛責學生,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篇幅可長可短,體裁可以多樣,關(guān)鍵是讓學生在習作中養(yǎng)成勤寫隨筆、勤寫日記的習慣。
三、依托語文教材,整合學生習作資源
寫作文需要在平時增加知識積累,多觀察生活,多閱讀不同文學作品,包括教材與課外讀物,在寫作語言、思維、表達進行長期的訓練。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多開發(fā)網(wǎng)絡渠道,在網(wǎng)絡上搜集相關(guān)的寫作素材、資料,結(jié)合學生間的探討、交流梳理寫作方向,整合寫作思路,吸取優(yōu)秀的文學營養(yǎng),將之運用到自己的習作訓練中,提升自己的習作能力和水平。同時,可以挖掘現(xiàn)有的教材資源,重視語文課程知識的挖掘,與其他學科的關(guān)聯(lián),打通課堂內(nèi)外,拓展習作天地。如在家庭里,關(guān)注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走進校園,發(fā)現(xiàn)校園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了解社會,感悟社會生活中的趣聞軼事,都可以將之納入習作素材資源。平時,要樂于在文字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撰寫觀察日記,積累讀書筆記,隨時、隨地、隨興地記錄自己對生活的別樣體驗,讓寫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變成習作的知識樂園。留心觀察生活,廣泛搜集信息,拓寬閱讀視野,為習作訓練夯實素材基礎(chǔ)。另外,教師要參與學生的習作指導,挖掘?qū)W生的習作潛能,特別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激發(fā)學生從自己的樂趣入手,發(fā)現(xiàn)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表達生活,逐步建立習作的自信心,為學生搭建個性化的習作空間。
四、善于做好銜接,拓寬學生習作空間
在拓寬學生的習作空間上,教師要善于密切作文教學與閱讀、語文實踐活動等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廣泛的生活實踐積累中厚積薄發(fā)。習作是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表現(xiàn)方式,需要長期的語言積累和習作實踐掌握寫作技巧,加強習作訓練與思想情感的融合。閱讀教學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博覽群書,從不同作品中理解、積淀文學語言素材。如讀到好詞佳句要摘抄下來,多讀幾遍,最好出口成誦,便于在以后寫作中靈活運用。只有不斷地積累和運用,才能做到妙語連珠。教材中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都是絕佳的素材,我們在習作指導中要關(guān)注學生與教材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感悟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捕捉習作練筆契機。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后,我們可以“宋奶奶,我想對您說”為主題,讓學生表達對宋奶奶的一份情意;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燕子》一文后,可以讓學生以“假如我是一只燕子”為例,采用擬人或借代手法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希冀。生活是寫作訓練的不竭源泉,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多思考經(jīng)歷的人和事,從中尋找寫作的切入點,記錄典型事件。教師要教給學生必要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找到知識內(nèi)化的途徑,如引入改寫、仿寫、續(xù)寫等方法指導學生靈活運用,發(fā)掘習作空間。
五、注重多元評價,從習作中升華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寫作文,教師要能夠點燃學生的表達欲望,要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關(guān)注,特別在學生習作評價上,以同學、老師的視角發(fā)現(xiàn)作品的閃光點,激勵學生增強寫作信念。給予積極的肯定與鼓勵,讓學生在習作道路上永遠充滿自信。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篇文字都有獨特之處。教師的評價要及時,給予學生更多的激勵和引導,讓學生從習作中感受到樂趣。要引入學生間的評價,讓學生之間相互傳閱、相互評價,談談自己的感想,增進習作交流。教師要注重習作評改,專門設置課時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改。每周一次習作訓練課,每兩周一次習作評改課,也可以融入“習作展示”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作品進行評議、反饋,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多維互動關(guān)系的形成。評改課要關(guān)注學生的參與,讓學生能夠從評改中增進知識內(nèi)化。如對于遣詞造句的品析,對文本謀篇布局的設計,對文本故事材料的選擇等,都可以作為典型評改實例,讓學生從交流中理解,從理解中促進內(nèi)化。
總之,習作教學,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作用很關(guān)鍵,教師要貼近學生實際,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成長,順應學生的習作興趣,多途徑、多層面地拓展習作指導,鼓勵學生自由、自主表達,增強學生習作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習作訓練中見證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小平.關(guān)于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幾點策略[J].學周刊,2016(01):170.
[2]徐梅田.提高小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的策略[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5(18):40.
[3]張煒.讓孩子愛上寫作[N].江蘇教育報,2011-11-10(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