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會
【關鍵詞】 數學教學;觀察能力;方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067—01
對于學生而言觀察能力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初中數學教師需注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主要因為觀察力是初中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前提條件,只有保證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才能使初中生的數學素質得以增強,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水平。以下就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方式進行深入探索。
一、增強學生觀察興趣
(一)促使學生發現數學美
數學自身就存在多種美,教師需促使學生對其進行挖掘。數學學習時的美一般會體現在對稱美、外在美等。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幾何圖形》這一課,就能充分體現出幾何圖形的外在美,其形態能充分體現數學的對稱美,而它的抽象概念能夠切實將數學的統一美體現出來。數學教師若是能夠將存在于數學中的多種美全面地挖掘出來,并讓學生去盡情地感受,就會使初中生產生良好的觀察興趣,進而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教師需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的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以此來使學生感受到觀察的重要性,使學生意識到通過觀察也能解決數學問題,進而使學生增加對觀察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平行線》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平行物體,向學生提出平行線具備的特性有哪些,這時學生就需要通過觀察來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當學生接觸現實生活中的平行物體時,通過觀察發現其不會相交的特性,這便充分地體現出了觀察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作用。
二、傳授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
(一)傳授學生觀察的有效順序
做什么事都需要一定的順序,當然觀察也不例外。教師需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的習慣。例如,傳授學生掌握從局部到整體或是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順序,基于此,才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全面。如果發現學生在進行觀察時出現不合理現象,教師需在一旁指導糾正。
(二)引導學生養成反復觀察習慣
若想使學生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為一個長期過程,要讓學生真正懂得觀察并非是一朝而成的,要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反復觀察的習慣。如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水資源,通過時間的改變,探究其發生的變化,通過此種方式來鍛煉學生觀察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觀察認知力。
(三)掌握常見的觀察方式
數學教師需傳授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常見的觀察方法有對比觀察法、分類觀察法等。當觀察方法了解完以后,還需掌握觀察步驟,明確觀察目標,制定觀察系統規劃,做好有關記錄,最后對其進行整理與歸納。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會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觀察能力。
三、加強學生觀察品質
觀察并非是一種觀看事物表面的行為,而是一種思維的鍛煉。因此,學生在進行觀察時,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需對事物進行充分了解,做好準確判斷,進而形成觀察品質,從而提升初中生數學學習水平。
(一)確定觀察目標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在進行觀察時并未確定觀察目標,對所提出的條件了解不夠全面,所以,在觀察過程中只會注重表層,未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因此,數學教師需促使學生挖掘更加深層的知識,確定觀察目標,從而實現預期數學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全面觀察
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進行觀察能夠發現事物之間的關聯,掌握各個事物是如何構成的。并且,初中生對繁雜的結構或是圖形進行觀察,能夠探究其存在的性質,歸納出重點知識,需擁有觀察某種事物在特定狀況下也許會出現的不同變化。所以,數學教師需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特征,盡可能地對事物展開全面分析,探究其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深度挖掘。當學生在觀察時,教師需在一旁進行指導,以便學生觀察得更加全面、準確,以此來提升學生觀察能力。
(三)促使學生準確判斷
在觀察過程中不能只保證全面性,而忽略準確性。對于相似的事物,既要對他們的相同點進行觀察,也需要對他們的區別進行觀察。除此之外,觀察的方法也是多元化的,比如數學教師常用的有列表比較以及對比觀察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從而培養初中生觀察能力。
綜上所述,觀察力為學生學好數學的基本要素,數學教師在數學實際中需加大對學生此種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此種能力,使其逐漸轉變為一種習慣,從而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需激發學生觀察興趣,教授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形成良好觀察素養,進而滿足當下課程改革要求。
(本文為甘肅省 “十三五” 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觀察方法在農村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GS【2017】GHB2896)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