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平
【關鍵詞】 語文教學;多媒體;興趣;重難點;審美;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100—01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逐步走進了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能正視多媒體帶來的優勢,適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更好地掌握語文的基本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根據語文教學內容出發的,并非所有的語文課堂都必須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只有適度,才會將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性、形象性吸引學生,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并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便于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適時選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時,從網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現桃花美景的古畫、攝影作品等,用powerpoint制作精美的課件。通過把世外桃源這一優美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達到聲像兼備的目的,使學生從活潑、生動、直觀的畫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體味作者向往和追求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望。
二、利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說明性文字,如《橋梁遠景圖》等,由于學生記憶中缺乏相應的認識圖式,教學中僅靠語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難懂,往往構成了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如果利用多媒體,以其浩大的信息量、豐富的內容,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事物特點,從結構到功能、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觀、更逼真,使復雜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那么,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
比如,教學《橋梁遠景圖》時,提供畫面給學生,讓他們體會課文中橋梁結構的多變性,造型的優美,很顯然比起只讓學生想象要容易得多,而且,學生的理解要更深入,記憶要更持久些。
又如,教學《愛蓮說》時,如果首先運用多媒體圖、音、色來展示荷花的生長環境、習性以及外觀、顏色、姿態等,改變單一的分析法,那么,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投入到對荷花的欣賞想象中,而且有助于學生對“借景抒情”這一教學重點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體培養審美觀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觀,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多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利于審美觀的培養。多媒體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感覺非常好奇,能夠吸引他們探究,有利于陶冶情趣。
如,教學《沁園春·雪》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走入情境,筆者利用多媒體以《東方紅》為背景音樂,按時間順序播放毛澤東各時期二十多張照片的課件,最后定格在以華表、天安門、遠山、長城、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雪》為背景的毛澤東照片上,此時,所有學生都不由得對毛澤東這位偉人肅然起敬,成功地化解本文難點。其后在每一部分的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欣賞美麗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環境的目的。
四、利用多媒體啟迪思維,提供創新空間
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習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現代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豐富表象,引發聯想,啟發思維,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利用多媒體。
比如,教學《向沙漠進軍》時,學生對沙漠的形成,沙漠對人類的危害還不完全了解。筆者就想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前筆者通過網上搜索、剪裁,再結合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課件制作,運用滾動的畫面展示沙漠是如何向人類進攻的。這樣學生就有了感性認識,再結合課文內容筆者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沙漠不斷侵襲人類,人類能不能抵擋沙漠進攻,并且收復失地呢?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特別關心,也很感興趣,就積極地討論,有時還發生激烈的辨論。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
總之,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的趨勢和需要,作為新世紀的一名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充分發揮它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為提高學生的能力、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