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引入勝任特征來研究輔導員發展中需具備的能力,包括知識結構、組織管理能力、危機意識及危機管理能力、意識形態、個性品質、內驅力。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勝任特征 職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85-01
教育部于2006年7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既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也對人格特質、道德模范品質、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組織協調及服務管理能力作出了明確要求。近年來不同學者的研究推動了輔導員隊伍發展,但研究結果眾說紛紜,很少引入以勝任特征為基準的輔導員選聘、培訓、評價機制。
一、高校輔導員勝任特征指標
(一)知識結構。
高校輔導員的首要職責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必須具備扎實的政治理論基礎,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除此之外,輔導員還負責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要想真正理解并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輔導員還需具備相應領域的專業知識,如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法學、社會學等。知識結構的寬度決定了是否勝任輔導員崗位,是最基礎特征。
(二)組織管理能力。
輔導員部署學生日常活動,要會統籌、做決策、盯進度、抓問題,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實踐的能力、溝通協調的能力。展現這一勝任特征還需組織管理好學生干部群體,怎么營造組織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做到合理分工、責任到人是對輔導員是否順利開展工作的重要考核,也直接體現了是否具備高效的組織管理能力。
(三)危機意識及危機處理能力。
在各個高校,學生健康平安是第一。高校輔導員必須具備危機意識,提高警惕,留心國內外校園事件的發生,學習危機管理,經常性探討案例,要做到事前遏止、事中控制、事后反饋。
(四)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觀念的集合,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表現。近年來西方文化思想一直無形地對我國青年思想帶來沖擊,各種社會思潮相繼涌現,這是對輔導員理論素養的考驗。我們要學會對外來品去糙取精、去偽存真,要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要明辨是非,更要注重自身在網絡媒體平臺、公眾場合的言行舉止。意識形態很難被衡量及評價,但卻是高校輔導員勝任特征指標的重中之重,絕不能被忽視。
(五)個性品質。
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一份子,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在工作上正直公平、嚴以律己,保留底線,不碰紅線和高壓線。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師德形象,以身作則引導學生。
(六)內驅力。
內驅力在勝任特征中屬于隱性特征,它包括對學生的愛心、耐心、責任心,也包括自己的成就動機、自我認知、態度等,這些自發的內在的原動力會超出一般的進取心,是更渴望把工作做好的表現。
二、高校輔導員勝任特征的應用
(一)建立適合各自高校發展的輔導員勝任特征模型,做好人才測評,優化工作分析。
輔導員崗位的招聘條件多集中學歷、年齡、黨員身份、身心健康、擔任過學生干部等看得見的硬件,加以筆試考核知識結構,面試考核綜合素養。但這樣的選聘很難評價輔導員是否長期適任該崗位,比如身心健康中的心理健康如果不通過相關問卷和人才測評軟件是測不出來的。因此,應根據各高校發展特點,建立科學有效的勝任特征模型,開發人才測評軟件,注重隱性勝任特征的開發,為輔導員崗位選拔更適合的人才。同時,勝任特征指標也是對工作崗位的詳細分析,形成高校輔導員崗位說明書和工作規范,是工作流程的基準,也是培訓和績效考核的參考。
(二)加強培訓,優化顯性特征,重視隱性特征。
由于勝任特征能區別表現優異者與平平者,因此在對高校輔導員進行培訓時,應該把崗位的勝任特征作為培訓的重點。對于其他顯性特征可以通過講座、經驗交流、案例分析,或建立知識共享平臺等形式加以優化,提高職業能力。對于意識形態、個性品質、內驅力等隱性特征可以通過深度測評使輔導員清晰全面的認識自我,找出被忽視的問題,做出有針對性的激情培訓。
(三)根據勝任特征建立有效公平的輔導員績效管理。
績效是一種結果,該結果經過前期資格、特質的投入,中間行為、態度的加工,最終產出。而這些資格、特質、行為、態度都與勝任特征緊密相連。此外,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績效考核除了找出輔導員在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外,還可以找到自己優于或區別于他人績效的能力,比如“與他人相比,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我最擅長什么”、“我如何將自己的優勢發揮最大”等。這不但是高校有效管理的催化劑,更是對自我進步的監督和肯定。
參考文獻:
[1]仲理峰,時勘.勝任特征研究的新進展[J].南開管理評論,2003(2):4-8.
[2]王海波,高校輔導員勝任特征研究[J].考試周刊,2010(25).
作者簡介:
姜鑫(1989-),女,漢族, 河南開封人,管理學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