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華彬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視角開展數學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開展數學教學,要嘗試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核心素養;創新教學方法;結合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5-0077-01
數學是一門重要科目,受到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的重視。基于核心素養視角開展數學教學,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訴求,能夠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素養的養成。因此,教師要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進行數學教學,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拓展學生數學思維,發掘學生潛在的邏輯分析能力。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數學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中心,多角度實現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一、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開展教學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數學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學習,學會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數學思維,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思考方式。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數學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數學基礎知識以外,最主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實現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從而順利地完成數學科目的學習。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中心,數學教學設計應當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進行展開,體現數學科目的實用性和操作性。
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教學任務的設置時,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將生活中的問題提煉成數學問題。同時將教材中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設置的目的,讓學生更加輕松地解決晦澀難懂的數學問題。例如:銀行利息的計算、商場促銷問題、汽車行駛速度問題等。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更好理解數學問題所要根本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以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學會數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還能將理論基礎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也就符合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教學的目標。
二、嘗試創新教學方法開展教學
學生數學成績的好壞除了與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和態度有關,還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系。傳統刻板的教學方法,抑制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影響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在傳統數學教學課堂上,數學教師基本都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只需要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不需要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等待老師講解就可以,從而難以發揮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嘗試不同教學方法,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法來滿足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教學的要求。例如,數學教師可提出問題:“小豬佩奇有三塊糖果,弟弟喬治有五塊糖果,那么弟弟喬治給小豬佩奇幾塊糖果,兩個人就擁有一樣多的糖果了呢?”類似問題的背景信息能夠喚醒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數學問題的思考中來。當學生對數學問題感興趣并有想繼續探索的想法時,數學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入數學知識理論的學習中,達到向學生傳授數學理論基礎知識的最佳效果。因此,嘗試創新教學方法開展教學,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三、重視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素質,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數學的學習一直都強調學習成果的應用性以及實踐性,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運用。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要重視學生分析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教會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知識和能力的廣泛應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數學教學,強調數學學習不能死記硬背,應當采取靈活多變方式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養成,使學生學會不依靠他人獨立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學習樂趣。
數學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幾何圖形時,可以向學生傳授多種幾何圖形的畫法,嘗試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讓學生體會到創新帶給學習的益處。在教學“三角形”時,數學教師先讓學生將自己身邊三角形的物品找出來,學生可能會想到“三角板、流動紅旗、屋頂、老師的教具”等,然后讓學生模仿這些圖形進行畫圖,最后數學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總結有關“三角形”的知識。類似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學會遇到事情要先進行思考,然后進行實際驗證,最后才能得出結論,這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現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教學的目標。
四、結束語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數學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緊緊圍繞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多種數學學習方法。同時學會學習方法的遷移,將數學學習方法延伸到各個學科的學習中去。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嘗試創新教育方法,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星云.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
[2]朱立明.基于深化課程改革的數學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