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童芯
【摘 要】從2016年起,福建省高考開始采用全國卷。與福建卷相比,全國卷在難度和能力上都對我省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一線教師加強對高考歷史復習策略的研討。筆者試通過研讀歷年真題,從世界史復習難點入手,探討全國卷背景下世界史復習策略,以期能為高三復習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考歷史 核心素養 復習策略
一、高考命題特點
在世界史方面,高考試題的命題立意涉及政治改革、民生問題、社會改革、科技創新、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等。高考試題命制是以教材為本,基于史實著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從近三年的高考試題看,杜絕了偏題、怪題和難題,羅馬法、古代希臘人文精神、英國君主立憲制、工業革命、美國經濟大危機、冷戰下的國際關系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等都是高考重點。這些高頻考點集中在那些對人類歷史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或能為當今時代發展提供經驗教訓的事件中。這些考點雖然經常出現但是考查角度不同,如2015年考查羅馬法的原則,2016年考查羅馬法的影響。除此外,高考題還貫通古今聯系中外,特別體現在小論文題,如2017年 “從14—17世紀中外歷史事件簡表中提取中外相關聯的信息”。這類綜合性題型,圍繞一個中心,跨地區、跨時段,全面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和分析能力。
主觀題材料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教材中簡單提到卻未深入拓展的知識,如2017年41題考查法國大革命對近代民族主義形成的作用,并分析中國與法國近代民族主義的區別及原因,這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二是教材中沒有涉及的知識。
二、世界史復習難點
福建省現行的教材以人民版和岳麓版為主,都是以“模塊+專題”的形式編排,以中國史和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為兩條基本線索。在工業革命以前,古代中國在農耕經濟的基礎上發展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西方的代議制伴隨著人文主義發展。在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發展更具侵略性和擴張性,中國史和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開始交織在一起。在世界近代史方面,教材把各國歷史截成幾個階段進行編寫,國際關系復雜,加之許多陌生的人名、地名、制度等。雖然教科書是許多學者精心研究的共同成果,大部分內容符合學術界的共識,但并非完美無缺。“模塊+專題”的形式會肢解歷史的內在聯系,核心知識大量缺失,如中世紀政治經濟發展的概況、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德國統一與擴張、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國際關系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發展進程等教科書中都缺少相應內容的介紹,這容易導致學生的知識碎片化,缺少宏觀視野和知識的體系化,難以理解歷史發展的前因后果。
從高三教學的過程上看,教師容易出現以下教學情況:對史料教學淺嘗輒止,沒有起到拔高學生能力的作用;在高三復習課上,容易將重點放在主干知識的再認再現,卻忽視了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解釋;在習題講評時分析角度單一,缺少多維史觀。
而從學生能力水平上看,學生在復習時只是機械地記憶教材知識,沒有學會分析歷史事件的的思維方法;學生審題不到位,一些學生無法根據題干理順邏輯順序,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抓住題目的關鍵詞;在做題時技巧不熟練,答案層次不分明,沒有使用歷史學科語言,表述不精當。
三、復習備考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在世界史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嘗試和改善。
1.突破歷史核心知識
核心知識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復習時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地向學生介紹課標教材主干類概念,挖掘教材隱形知識,彌補教材知識體系,并介紹歷史學科研究的前沿成果。以必修二為例,世界史的課標教材主干類概念有新航路的開辟、兩次工業革命、羅斯福新政、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美、英、法、德、日)、列寧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馬歇爾計劃、布雷頓森林體系、經濟全球化、經濟區域集團化等等。教材隱形知識類概念有重商主義、圈地運動、特權公司、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等。教師可以補充教材知識體系類概念有門戶開放政策、凱恩斯主義、反壟斷法、英國病、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等。教師可以介紹體現學術前沿成果類概念,如哥倫布交換、雙元革命、新自由主義等。
2.重視通史復習
穆易寧認為“從考試測量的實際出發,需要對新課標的模塊和專題加以整合,構建學科體系。”因此,教師要制定清晰的通史復習目標,包括時空定位;理清線索;理解(感悟)規律、結論;拓展認識。在復習時采用“縱通+橫通+會通”的方法,以年代或是歷史階段為主線,以事件為中心,把三本必修教材的內容加以整合融會貫通。與此同時,將相關知識進行橫向聯系,形成貫通古今、聯系中外的知識體系。以羅斯福新政的復習為例,首先要梳理清楚羅斯福新政發生前的背景、原因,實施過程中的內容、概況、特點,以及結果、影響和評價。接下來聯系與羅斯福新政相關的歷史概念:在縱向上,介紹資本主義經濟政策變化和發展;在橫向上,將之與列寧的新經濟政策、中國近代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聯系;最后,介紹和復習“柯立芝繁榮”,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演變的過程,美國在經濟危機前后社會生活與文學藝術出現的變化。
“教師的高度決定學生的高度”,以上復習備考策略的實施,不僅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于眾多一線教師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因此,廣大一線教師除了關注學情、關注高考動態外,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教研活動,積極探討教法學法,多閱讀勤思考,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
[2]穆易寧.新課標下高中歷史學科考試測量命題改革[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5(04)
[3]劉芳, 劉興富.新課改遇到的問題與對策研究[M].遼寧:東北大學出版社,2007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回歸全國卷背景下高考歷史復習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FJJKXB16-14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