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梅
【摘 要】中學教育是青少年受教育的關鍵時期。中學教育期間的學生常常出現心理問題,而中學教育中的難點多來源于家庭,因此增強家庭教育對于改善中學教育的整體情況有重要的作用。喚醒家庭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筆者根據中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從教育方法、教育理論、教育認識以及家長自身的素質幾個方面探討家長參與中學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教育理論 家長參與 中學教育
一、家長參與中學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孩子的問題源于成人,成人的問題源于兒童,兒童的問題源于家庭,這反映了家長參與對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家長參與中學教育與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家長忽略了自身對教育的重要作用。一些家長往往有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對于教育的意義不大,教育都是學校的事情。二是學校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功能。有些學校忽略了家庭對于對于教育的教育作用,單純重視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沒有做好對家庭教育的引導。三是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嚴重缺位。許多家長并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之中,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對于中學教育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課堂。當孩子沒有接觸學校教育之前,其實就已經在家庭接受了很長時間的家庭教育,可以說在家庭中養成的很多習慣將會直接影響孩子在今后接受教育的道路中的學習習慣。其次,家庭教育占據了教育時間的一大部分。孩子待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很多時間都是在家庭進行生活和接受家長的教育,即家長也是學生的講師。最后,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十分巨大,尤其是在性格和人格的養成方面。家庭教育也許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具體知識和學習內容,而在學生的人格養成和性格方面,卻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有人說什么樣的家庭就會有什么樣性格的孩子。
二、家長參與中學教育的方法探究
第一,提高家長參與中學教育的認識。許多家長并沒有認識到自己對于學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要不斷提升家長對自身重要性的認識,充當好一個優秀的家庭教師。一是認識到學生需要家長的教育。很多家長在教育上嚴重缺位,其實學生非常期待家長對他進行家庭教育,期待著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成為他的老師,如果家長能夠主動參與到中學教育中是符合學生的內心期望的。二是家長參與中學教育能夠有效地輔助學校教育。中學教育中一個班級有30到50人左右,而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顧及到每一位學生,而家長參與到中學教育中,便幫助學校減輕了教育負擔,起到很好的教育輔助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三是家長參與到中學教育中是家長自身的要求。許多家長都十分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導學生成才,其實他們沒有認識到他們自己就是促成這種結果的有力人選,家長應該認識到自身有能力參與學生的教育之中,并且能在教育中發揮非常好的作用。
第二,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長在參與中學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怎樣講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方面,家長應當積極地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方法,把自身融入到教育之中去,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而不是一味的強制要求學生進行學習。有的家長督促學生學習的時候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手段,批評學生的無知,指責學生,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管理過嚴,這些行為都從某個方面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家長不能在這方面進行改變,將會極大影響到學生家庭教育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是講什么能夠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很多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能抓住教育的要點。面對學生的學業壓力,不能給孩子分擔,而且會無形之中給孩子增加許多壓力和負擔。一些家長以自身的價值強加在子女的身上,用自己的價值觀和父母權威壓迫子女的人格形成,不利于子女形成獨立的意志品質,在這一方面,家長應當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家庭教育的品質,經常講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和事例,鼓勵學生進行學習。
第三,提升家庭教育的理論水平。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的工程,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對于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問題出現的時候,學習一些教育理論對于克服問題有重要的幫助,比如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對于教育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家長可以根據學生處在青春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很多知名的教育家都對教育提出了許多的理論,可以引導家長進行學習。比如激勵理論。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善用激勵這種手法,促進孩子學習和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有位學生在學習英語當中非常吃力,但是他的媽媽并沒有批評他,而是經常鼓勵他學習英語,最終在半年之后英語成績位列全年級前三名。以身作則的理論。家庭教育非常注重以身作則的方式,比如著名的文學家莫言的母親,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是在人格教育方面以身作則給予了莫言誠實、勤勞、勇敢等品質的教育,在莫言人格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翟博.樹立新時代的家庭教育價值觀[J].教育研究,2016,37(03):92-98.
[2]周雪涵,張羽.高中階段家庭教育成本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05):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