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忠 楊洪舉
【摘 要】當前高中地理作業由于受到過去作業設計的影響,普遍存在模式化,獨立化,模糊化的現象。為了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地理作業設計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轉變。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作業設計 高效課堂
作業是課堂教育的重要補充以及拓展,是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是讓學生理解、消化、掌握課堂所學內容,訓練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課改以后地理的教學不能僅僅聚焦于課堂,還應重視地理作業設計的創新。不過現實情況是,雖然課改已經深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地理學科的作業設計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怎樣設計出符合地理新課程的作業是高中地理老師需要立即進行研究并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地理作業設計的不足
1.功能有限,形式單調。
迫于高考的壓力,當前高中地理的作業基本上就是數量巨大的練習題,作業的實際功用完全得不到發揮,作業已經淪落為課堂知識的重現,根本無視其對學生探究思維的鍛煉。這樣的作業通常就是單調枯燥的書面作業,導致學生覺得地理作業非常枯燥,進而失去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令作業完全成為了負擔。
2.統一口徑,不分對象。
當前的地理作業不論在作業的形式、作業的內容、作業的要求方面完全是統一口徑的。這種情況下,根本體現不出學生之間的個體區別。由于學生無論是基礎知識還是領會能力都有很大的不同,這樣盲目的讓學生完成相同的作業,肯定會導致有些學生輕松完成,有些學生苦苦掙扎的現象,進而引發抄襲作業的情況。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教師當然十分輕松,可是學生并未有太大收獲。
3.獨立完成,欠缺合作。
將書面習題作為主要內容的作業,通常都是學生獨立完成的,這樣自然會造成學生建立不起對合作學習的認知。就算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遇到了問死也基本上都是依靠獨立的思考或者翻找相關資料來解決,很少會向教師以及同學尋求幫助。教師和學生彼此都缺少足夠的交流,導致無法及時獲得他人的優秀學習經驗與成果。
二、作業設計的新要求
過去的地理作業僅僅重視學生吸收足夠的知識,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新課程標準下地理作業的設計需要轉換理念,達到新的高度
1.作業內容。
高中地理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地理學知識以及規律;學會基本的地理技能,了解學習以及研究地理問題常用的方法與手段;提升愛國情懷,建立正確的人口以及環境觀念。所以,作業設計的內容不應只是聚焦于地理知識以及規律,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地理技能以及研究思維,最終建立正確的環境觀念。在新標準下,探究性學習、地理調研與勘察、地理數據的搜集以及整合等應該作為基本的地理作業內容。
2.作業形式。
過去的地理作業基本上就是書面的形式,過于單調,無法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為了充分提升學生的興趣,需要將作業的形式盡量多樣化。在保留原有重點題目的基礎上,聯系教學的具體情況適當附加一些討論性質的質的文獻查閱、實驗性質的方案設計等形式。不同形式的作業相互結合可以讓學生更了解學習的具體進程,能夠提升他們的素質,讓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3.作業評價。
新課程標準對地理作業的評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舊有的單一評價方式明顯不符合新的課程要求。在評價作業的時候,教師應該按照作業的具體情況,使用區別對待的評價方式。比如,書面評價最好用在書面的作業上;對某個學生的點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口頭進行。同時,在進行作業評價的時候,應盡量利用激勵以及推動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三、作業設計改變的思路
1.提高開放性。
舊有的教學理念認為、地理學科的作業安排與評價是個封閉的過程,具體的封閉性表現為;地理作業中的題目由教師指定,學生必須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求,在限定時間里完成作業的內容。這種舊有的理念導致教師在進行作業的設計時,完全忽略了學生的知識以及個性特點,完全沒有顧及到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學習輔助方式,進而造成學生面對作業時非常被動,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思維能力受到嚴重的限制。新課程標準要求每名學生都擁有自己的特有需要,學生應該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作業內容。所以,高中的地理作業需要采取開放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要做的作業,將“要求我完成作業”變成“我要積極完成作業”。
2.提高差異性。
每名學生之間都有巨大的區別,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模式、知識掌握水平的區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層次上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進而沖破舊有的單一作業設計形式。基于這個課題,庫克設計的方法十分值得推崇。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真實需要,庫克將作業劃分為基礎部分、綜合部分、延伸部分,并將這三種類型的作業標注在各異的卡片上,按照班級學生的具體能力將適合學生的卡片發給他們。這樣不但能夠確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完成作業,還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己的知識基礎上取得進步。
3.提高合作性。
過去的作業基本是為了鞏固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成績,通常學生完成作業都要依靠自己。新課程標準不但需要學生理解并領會地理的基礎知識,還更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素養,重視他們在學習的時候與其他同學以及教師之間的合作。因此,教師需要巧妙安排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他們的創造能力,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從而建立合作精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盡量考慮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合作。
4.提高實用性。
過去的地理作業基本上是教師按照教學內容,在課本或者習題冊上選擇具有針對性的習題,學生完成地理作業就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根本無法感受到地理知識對于自己實際生活有何幫助,所以,學生普遍認為地理作業相當單調枯燥。如果教師可以將設計的作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銜接起來,不但能夠提升作業的生動性,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具有的獨特價值與魅力,提升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作業設計需要顯示出課改的基本理念,順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隨著課改進程的不斷深化,高中地理教師應科學合理的設計作業,讓作業發揮出實際的功用,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普布扎西.談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中有效作業設計的原則,《西藏教育》2012年 第10期,
[2]黃春億.新課程下高中地理作業的設計,《學周刊》 2013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