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亮
【摘 要】當前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顯露出教學的低效性,教師必須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教學上的創新,才能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延展思維,結合實際生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等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本文主要針對加強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高中數學 高效課堂 問題 策略
高中是教學的關鍵階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也是學生邁入高等學府學習至關重要的一步。與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學相比,高中生學習難度大,課程內容多,對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應用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許多學生表示高中學習最大的難點就是數學,即便掌握了公式定理,也無法與實際結合起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抓住機遇,思考教學模式的創新方法,從而建設高效課堂。
一、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設計不合理
課程設計是教學的前提,是課堂教學的基礎,雖然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有了新的改進,在內容上更加完善和全面,但是新教材的設計同樣缺乏趣味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最嚴重的問題是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的不夠緊密,學生不能理解數學的深層次含義,學科之間的銜接也不夠緊密。
2.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培養
數學從小學開始就是學生學習的必修課,從教學目標上而言,并非讓學生掌握公式、定理那么簡單,而是要調動學生的大腦,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教會他們數學解答的方法。但是,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都太過刻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年齡和學生能力不符,教學也沒有實現舉一反三的功效,學生無法從題目中挖掘出隱含的條件。
3.不注重引導學生應用知識
教學與實際的結合是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目標,旨在通過科學的方式將各種數據、定理和公式轉化到現實生活之中。不過,由于數學意識的局限,在實際教學中無法將知識充分應用,學習過程過多的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并不是能力。另外,在教學中還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嚴重弱化了教學的效果。
二、加強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策略
1.引導學生延展思維,發散學習思路
高中數學難度大、知識面廣,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局限于一個點,用單一的方式開展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阻礙他們思維的擴散和延展。因此,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學要適當地加大難度,引導學生思維的延展,在對題目的分類討論中學好數學。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不等式關系”教學中,針對不等式題目就可以使用分類討論的方法解答,如題目“設a∈R,解關于x的不等式a 2x 2 -6ax+1<0”。由于a 2 大小、數值具有不確定性,且二次項不能為0,因此可以利用分類討論,對a的不同情況做出分析,基于a=0,和a≠0兩個方面來解題,從而得出最終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的應用,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發散學習思路,提高學習質量。
2.科學開展教學設計,注重結合實際生活
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基礎環節,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保證高效教學,就必須從課本出發,做好科學的設計,列出教學思路。也就是說,教師要加大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數學資源,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引導他們樹立數學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空間立體幾何線面關系、面面關系時,教室就是很好的模型,垂直立起的課本就是很好的線面垂直、面面垂直模型,展開的課本同樣也是典型的二面角模型。在學習“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時,可以利用教室的門所在平面與地面的關系來舉例,無論門是關閉還是打開,門在任何位置時所在的平面始終與地面是垂直的,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發現,門始終是圍繞門軸轉動,而門軸所在直線是垂直地面的,這樣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住數學知識。
3.注重推廣現代化教學技術,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隨著現代化技術和設備的應用推廣,將新技術與高中數學結合起來,在實際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原來的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技術優勢,推廣多樣化教學,用靈活的手段授課,可以構建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高中數學教師可以用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難題的講解和習題的布置,例如在講解“三角函數變化過程”和立體幾何時,就可以運用播放動畫的形式,相比傳統上黑板粉筆的教學方法,更能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
4.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實現共同進步。
高中數學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數學水平,合理地建立數學學習小組,組內同學既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較差的,在學生做完習題后,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從而互相幫助、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例如在教學“橢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準備好兩枚小圖釘,并用細線把兩端固定,然后再用鉛筆把細線拉緊,并引導學生用鉛筆在紙上慢慢移動,畫出橢圓,教師再適時引導,讓學生知道橢圓的特點和特征。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究獲得知識,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及時改變原來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單一課堂為互動性課堂,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最終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郝素格 .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創新性教學[J].學周刊,2017(02):103.
[2]蔡永國 .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6(02):39-40.
[3]馮國東 .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教學探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6(03):52-53.
[4]楊秀軍 .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5(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