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摘 要】音樂不但是一門課程還是一門藝術,音樂中最重要的是旋律和節奏,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和脈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加強重視,從多方面激發學生對音樂教學的靈感,讓學生對音樂教學有所了解。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對小學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教師要運用形象化訓練,創造型教學和模擬化教學等方式,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節奏感,增強音樂感知能力與創造能力。
【關鍵詞】小學 音樂教學 節奏訓練 重要性
音樂在小學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好音樂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所以音樂教學初期我們不但要抓好音準更要抓好節奏訓練。因為小學生長期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會感到疲憊以及厭惡感,這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將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高度重視,讓學生充分體會音樂節奏帶來的獨特感受,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積極開展課堂游戲,進行節奏訓練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對一些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勢必對音樂教學興趣不能提高。老師要對音樂教材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并積極掌握小學階段節奏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為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方向,同時還要把節奏理論與實際生活場景和畫面進行有機結合,積極引導學生把節奏與具體的事物進行聯系與結合,從而把理論化的知識轉換為真實可感、生動形象的具體事物。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積極開展節奏方面的游戲,比如可以采用奧爾夫教學法,首先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而在組內組織學生跟著節奏晃動身體,拍手或者跺腳等等,通過這種具體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節奏教學的活動中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對節奏產生直觀的感受,加深他們對節奏的理解和認知。還可以開辦一個小游戲,就是讓六個學生作為一組,讓他們分別扮演時針、分針和秒針,通過感受時鐘走動的節奏加深學生對音樂上的節奏的理解。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創作,讓他們進行一些即興的創作,進而引導小學生對音樂節奏有一個直觀準確的感受。
二、利用歌詞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歌詞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節奏感也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最新的音樂教材一般每首歌都會有完整的歌詞,老師在進行節奏訓練的教學時,要善于運用這些優美的歌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歌詞掌握其中的節奏。例如:在教小學生學習《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的時候,先讓學生充分掌握歌詞: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清早光著小腳丫走遍樹林和山崗,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數不清的星星……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感受歌詞中的美好景象,一個背著大竹筐的小姑娘光著腳丫在森林里采蘑菇,她心靈手巧,采到的蘑菇數也數不清。這個美麗的畫面可以完全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歌詞與曲子聯系起來,進而感受曲譜中的音樂與節奏,這首歌的歌詞具有良好的節奏感,老師可以根據歌曲的演唱方式給曲譜進行正確的劃分,由于學生已經被那個采蘑菇的小姑娘深深吸引,因此再對學生進行節奏教育就可以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學習興趣的高漲,進而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從課上到課后的節奏訓練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可以發現,課堂上采用多樣化的節奏訓練模式,對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顯著的效果。但是,如果長時間不運用,那么這種節奏感又會很快減弱。所以,僅僅依靠課堂的節奏訓練是不夠的,要想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節奏,還需要課后經常運用,反復練習。正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要求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教授知識,而且還應積極引導學生課后自主練習。例如:在教學《國歌》時,首先鼓勵學生上臺演唱并對其給予肯定,而后鼓勵他們回家唱給父母聽。小學生在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之后,通常會很自信地向父母展示所學會的歌曲。這樣一個簡單的鼓勵過程,使得學生在課后對節奏進行了運用,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于節奏的感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與此同時也可以樹立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使得音樂學習可以持續化。將節奏訓練從以往課堂學習的單一模式轉變成從課堂到課后的經常化學習,這樣持之以恒的練習方式更有助于學生增強節奏感。
四、注重引導,激發興趣
小學生對很多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教師就要結合學生這一特點制定教學計劃,運用引導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學生只有感興趣的情況下,才會積極參與到某一項活動中,才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就必須注重激發起學生對節奏學習的興趣。音樂是聽覺上的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是通過聽覺去感受的,所以,教師要對學生展開各種聽覺的訓練,讓學生通過耳朵去感知音樂的節奏。在學生的生活里,處處都存在著節奏,因此,要以現實生活為切入點,挖掘節奏。例如: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習二拍子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傾聽《在祖國的懷抱里》等歡快的曲子;學習三拍子的時候,帶領學生聆聽《圓舞曲》等活潑的曲子;在學習四拍子的時候,給學生播放《山谷靜悄悄》等舒緩的曲子。這樣,學生通過聆聽不同歌曲的節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在學生感知節奏的同時,鍛煉了自身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實踐表明,在節奏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征相應地制定節奏訓練的內容,利用各種形式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節奏,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樂感和音樂學習的參與性和創造性,提高小學生在音樂上的綜合素質。由此可見,科學的節奏訓練方法可以使節奏訓練在音樂教學中變得更加生動、有效,從而提高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天慧.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北方音樂,2015(09):45-46.
[2]陳奕萍.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小學),2016(01):11-12.
[3]趙戈非.陳萃萃.淺析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7(07):43-44.
[4]劉碗碗.淺談節奏在小學音樂啟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西部,2016(1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