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璐
摘要:眾所周知,學前教育是會對孩子整個未來有著重要影響的教育階段,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然而并不是每個幼兒園在這方面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本文將通過對學前兒童注意力缺失問題的調查找出實際原因,根據相關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防受無關刺激的干擾,提高幼兒注意力,養成良好的注意習慣。
關鍵詞:學前兒童;注意力缺失;問題研究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聚精會神去學習。”然而通過實際調查發現,我國75%幼兒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注意表現在生活及學習方面,在生活方面丟三落四、在學習方面小動作不斷作業完成率低。本文將分別從:學前兒童注意力缺失原因分析、培養幼兒注意力的有效策略,兩個方面進行闡述,詳情如下。
一、學前兒童注意力缺失原因分析
(一)心理因素
學前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協調能力較差,極易沖動,容易分心,且幼兒注意是以無意注意為主,例如:某位幼兒過生日,該幼兒的媽媽在課上將蛋糕送入班級內,這時候幼兒都會回頭張望并說小話,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高效實施,據此在學前兒童教育教學中應抓住幼兒的學習特點及發展規律。其次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尤其是在看書時,幼兒缺乏自控力,不一會兒便會去做其他的事情。
(二)無關刺激干擾
處于學前期幼兒注意力極不穩定,會受無關刺激的影響,例如:教師著裝花哨;利用幻燈片來授課等,都會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從而使幼兒注意力分散。無關刺激干擾對學前兒童注意力造成的影響較大,需要引起重視。
(三)疲勞因素
此外疲勞因素還會影響到學前兒童的注意力,一些家長受功利主義影響讓幼兒利用周末時間來學習鋼琴、美術、舞蹈等課程,然而大部分幼兒對這些并不是真正感興趣,且幼兒注意力難以持久,如此一來幼兒便會產生疲勞感,最終影響到學習。
二、培養幼兒注意力的有效策略
在幼兒教學中游戲作為重要的教學形式,如若幼兒注意力集中便可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實現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幼兒心理特點來組織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實現教學目標。筆者分別從: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與需要、培養幼兒自我約束能力,對活動目標與要求加以明確、合理安排幼兒的生活,詳情如下。
(一)造安靜簡單的環境
由于幼兒注意力無法集中,極易受外界刺激所影響,這也是學前兒童的普遍表現,因此教師與家長需根據幼兒實際特點對安靜的環境進行營造,避免外界刺激影響到幼兒。例如:指導幼兒將玩具放在固定位置。在游戲過程中應對教師及家長言行予以注意,避免對幼兒游戲造成影響。舉個例子:在雪花片游戲中,教師將任務提前告知后便對游戲予以規定,坐得最好腰挺得直的小朋友優先得到雪花片,通過這種約束方式使幼兒注意力得到集中。
幼兒啟蒙教育是先從圖畫故事的閱讀中慢慢開始對新的世界充滿好奇,因此通過圖話故事提升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與字詞發音能力十分重要。所以學前教育必須要根據幼兒的具體等特點展開教學,通過圖畫故事書閱讀,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兒的認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我國學前幼兒的語言能力不斷發展,對他們來講,只有從簡單的文字語言、圖形等學習符號中才能獲得巨大的學習滿足感,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幼兒注意力得到提升。
(二)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與需要
興趣是一切活動實施的源泉,據此在幼兒活動中應采取有效的實施對策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例如:利用幼兒愛聽故事愛看故事的特點,為幼兒購置許多圖書,一方面可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幫助幼兒認識一些簡單的文字,提高幼兒識字能力。例如,老師在為幼兒講解《黑貓警長》這篇課文時,可設計以下教學步驟:首先,老師指導幼兒來模仿黑貓警長平常的動作,如敬禮、瞭望以及打靶等動作,在做以上動作的時候,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老師可指導幼兒學習聽聲音來做出指定動作,老師向幼兒講解游戲規則,之后可在課堂上開展警察抓小偷的游戲;第三,老師應表揚與獎勵在游戲中表現較好的幼兒,以便幫助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提升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在以上教學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到課程游戲教學中,不僅能提升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這對提升幼兒課程教學水平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培養幼兒自我約束能力
歸根結底來說幼兒自我約束能力差是導致其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通常來說小班幼兒注意力可持續3~5分鐘;中班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為10分鐘;大班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約15分鐘左右。通過讀寫感官訓練來促進幼兒自我約束能力的提升,使其注意力更加持久。
(四)合理安排幼兒的生活
此外教師應對幼兒的生活合理安排,確保其生活作息的科學性、規律性,實現動靜交替、張弛有度,如若某一項活動持續時間過久便會導致幼兒產生疲勞感,使幼兒大腦皮層興奮度降低,對幼兒注意力的培養十分不利。因此在幼兒作息安排中應確保其睡眠時間的充足,飲食起居時間的固定,如若幼兒疲勞后可進行相關活動使其放松。除了在幼兒園以外,在家里也許合理安排幼兒活動,幼兒家長應以身作則,改掉不良的習慣。
有的家長常常標榜,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是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種種正確的觀念,卻往往忽略了,孩子除了在幼兒園之外還有許多時間在家中,通過家園合作有利于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形成,克服幼兒自私、任性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每日的訓練時間、地點應是固定不變的,形成心理活動定向,提高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結束語
學前教育作為幼兒的啟蒙教育,對幼兒今后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對學前兒童注意力缺失問題的調查發現,心理因素、無關刺激干擾、疲勞等因素都會導致幼兒注意力分散的發生,據此教師應加強對幼兒注意力的培訓管理,通過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與需要、培養幼兒自我約束能力為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黎娜.數字化教育方式應用于學前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研究[J].荊楚學刊,2017,18(05):47-51+68
[2]樂艷.解讀在學前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219-220
[3]王冬梅.關于學前兒童注意力缺失問題的調查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