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玲
摘要:初中一年級是學生從小學進入中學的過渡時期,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小學數學強調算術方法、靠死記硬背和機械模仿來學數學,到形成系統的思維模式、進行系統的思維訓練進行轉變,培養數學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作者從合理的組織教學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切入點,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思考,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一年級;教學質量;數學教學
初一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基礎,在三年中關鍵的是第一年,打好這一基礎,對減少兩級分化,開發智力,發展思維,培養人才都是重要的。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學生上數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初一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們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不懈努力。另外,初中學生的年齡階段處在少年期,身心都在迅速、急劇地變化發展,是人的一生中最具特色的關鍵時期,所以從此方面講,我們也必須為這一階段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數學教師的自身分析,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反論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學觀的轉變。特別實現對上述問題的樸素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的轉化。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關注現在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并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
從發展心理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級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他們進入了初中的學習階段,面臨全新的學習任務。他們能否順利完成這個階段的學習任務,不但決定了當前的學習狀況,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后的學習。初一年級學生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一點常常造成他們不能適應數學教學的新要求。那么,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做好初一年級數學教學呢?
對于初一數學教學工作,結合我個人的教學經歷做了以下簡要思考:
一、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針對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在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中,以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盡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善于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例如,講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時,學生對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難掌握。我教給他們兩種方法。一是口訣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學生覺得易懂、好記、輕松。二是數形結合法:先通過畫線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數軸上,再看數軸上被各條線都覆蓋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數,即為不等式組的解集。學生感到這樣的方法形象、直觀,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
首先,通過直觀教學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其次。加強對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應恰當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及相關有趣的事例,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再次,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挖掘數學的美,進行美的創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設障,營造懸念;可以進行教學的再創造,再發現,再探索等等,使得學困生在愉快的教學誘導下激發起對數學的興趣。教師還應注重情感教育。學困生尤其需要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當他們失敗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心理撫慰,主動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難;當他們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如盡管已經看出學生某道題的計算是錯誤的,但還是以親切的話語啟發學生,使學生既能感到自己的進步和希望,同時又找到了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三、分層設計練習和試題,給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
我在一堂課內安排兩次反饋。第一次反饋——嘗試練習。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講解,起強化、調節作用;第二次反饋——課堂作業,如再發現缺陷,當堂就能補救。精心設計每個練習,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饋基礎上,重視講評,具體地幫助學困生彌補知識缺漏,使之切實掌握所學知識,并在實際運用中,逐漸形成技能技巧。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對學困生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在出試卷時,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并在考試前對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對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就可能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會得較高分數的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變他們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養他們,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四、找準起點,提升吸引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初一年級數學上冊包括有理數、一元一次方程、圖形認識初步、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四章內容,學習內容涉及到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四個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課題學習”,其中每一章都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對此,我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開始就消除害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使其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數學學科,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就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教師本人一定要下定決心、大膽探索,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一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應在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從內心去喜歡上這本學科。
參考文獻:
[1]鐘予. 建筑教育中的數學教育和教學[D].中央美術學院,2017
[2]劉云. 高中數學教科書中探究內容的使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