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游戲化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游戲化教學更有利于消除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抵觸和恐慌心理,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結合游戲化教學特點,進一步探討數學課堂游戲化教學的實施路徑,旨在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質量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創新應用
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學數學課堂采取游戲化教學方式,更有利于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學生在游戲中探究發現,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更生動、更深刻的學習體驗,進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通過游戲化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特點,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會認為數學“難學”,進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抵觸甚至恐懼心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首先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是一門“有意思”的課程,而且與生活有著密切關系,通過教學游戲的設計和應用,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數學游戲活動中,主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連加計算練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購物小游戲”,由學生分別扮演營業員和消費者,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將游戲道具提前標好“價格”,如鉛筆1元,文具盒5元、橡皮5角、書包8元等,將這些道具擺好之后,學生開始“購物”,每次至少選擇三樣“商品”,然后,售貨員要在最短時間內計算出顧客需要付多少錢?還要找回顧客多少錢?在購物小游戲中,學生可以輪流擔任營業員,哪一位學生計算最快、最準確,就能夠獲得“計算小能手”的小紅花。在游戲情境下,學生絲毫不會感覺到計算練習枯燥無味,而且聯系生活實際的游戲場景更有利于學生投入其中。同時,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探究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二、玩中學、學中玩,突出數學游戲中的知識點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數學游戲,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認識數字8”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火眼金睛”小游戲,將麻花、葫蘆、耳朵、繩索等圖片擺在一起,讓學生找出哪個最像8,在這樣的數學游戲活動中,學生可以一邊學一邊玩,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和分辨能力。在這樣的學習游戲方式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積累,從而將抽象的數字生動化,學生不再機械死板地記憶數字的形狀和寫法,而是能夠通過有關聯系的事物使數字記憶生動化,通過這樣的數學游戲,學生參與積極性會更高,同時也突出了游戲設計服務與數學教學的典型特色。
三、游戲強化,溫故知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舊知識有著密切聯系,但是由于記憶規律問題,學生經常會出現“學后面忘前面”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知識學習的連續性,通過數學游戲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形成溫故知新的效果,繼而突出數學教學的聯系性和系統性。
例如,在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中,教師可以系統結合學生已經學到的加減法知識,設計一些有益有趣的口算游戲,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體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如“好朋友是一家”游戲,教師手持題卡,學生則持有相應的數字答案,教師出示一道口算題卡后,學生就要迅速算出答案,手持正確答案數字卡的學生和老師站在一起,湊成一對好朋友,以此類推,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游戲中得到鍛煉。這樣的游戲活動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通過游戲形式克服學生的記憶遺失規律。
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通過游戲形式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改變傳統數學課堂中沉默枯燥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體現出寓教于樂的特點。同時,教師也需要把握好游戲與教學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數學游戲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局限性,不能將游戲作為數學課堂的主導,更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合理設計、科學應用才能充分發揮數學游戲的作用,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吳美香.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福建教育,2015(35).
[2]蔡進,趙呈領.淺談我國教育游戲的現狀、問題及開發原則[J].教育信息化,2015(14).
[3]盧奕乾.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6(3).
作者簡介:閆翠(1983—),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省青島市,當前職務:教師,當前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作者單位:青島滄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