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梅
摘 要: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往往被教師所忽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小學音樂教師認為合唱教學具有很大的難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導致學生對整體合唱觀念的缺失,沒有很好地體驗到聲部和諧的美感,并且不具備合唱的經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現費了很大努力才給學生教會兩聲部旋律,但是一旦開始合唱,往往達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聲部之間不懂得協作、相互不懂得聆聽、相互攀比。對于合唱的分工,二聲部的學生往往唉聲嘆氣,一聲部的學生卻非常愉快。針對合唱教學中的問題本文重點圍繞“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三年級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和諧之音
一、教會學生正確的唱歌姿勢
正確的姿勢是良好歌唱發音的前提,因此,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前應當先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唱歌姿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且對學生進行監督,及時地糾正學生錯誤的姿勢。教師務必要求學生掌握:全身放松直立,雙腿前后微微分開,并且保持自己重心的穩定,雙目平視,頭端正,并且打開自己的胸部,微收自己的小腹,面部放松,并且應當根據自己的所唱歌曲的內容來轉換自己的表情。
二、引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
教育改革以來,很多教師擔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愿意對學生進行發聲練習。但是如果對學生不進行發聲練習的話,就會對學生的歌唱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單聲部的歌曲唱得都非常難聽,更不要說二聲部的合唱了。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進行發聲練習是十分必要的,能夠使小學生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并且在三年級的音樂教學中讓小學生進行二聲部發聲的練習,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配合意識與聆聽意識,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合唱的過程中更加輕松。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春天來了》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指導學生在二聲部發聲練習的過程中應當運用正確的方法輕聲唱,不能喊唱,使學生不但掌握了正確的發聲方法,還進行了合唱的練習,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對多聲部節奏練習進行強化
三年級的音樂教學內容以多聲部節奏練習為主,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應當在小學三年級音樂課堂上設計一些節奏練習,使學生在節奏練習的過程中具備二聲部的配合感。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下冊《感知音樂力度(四)》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這一課中的歌曲《游擊軍》對學生展開訓練。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這首歌的過程中,根據教材中歌曲的節奏風格為這首歌進行伴奏,讓學生運用多聲部配合的形式來進行演唱。在學習這首歌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發現與掌握歌曲中的節奏。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總是會將歌曲中最重要的附點節奏中的附點省略,教師應當及時地糾正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并且將錯誤與正確的兩種唱法向學生進行示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多聲部合唱的節奏感,強化學生的合唱練習。
四、通過生動靈活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和聲練習
假如教師對學生進行十分規范與單調的和聲練習,將會使課堂氣氛變得十分沉悶枯燥,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單調的和弦音訓練不但不具備旋律的美感,而且對小學生來講十分抽象,小學生經常會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開小差,難以配合教師的教學。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采用游戲教學法進行和聲訓練,使和聲訓練充滿生活樂趣,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增強小學生音樂課堂的參與度。小學音樂教師在三年級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認識音符之后,通過拍手游戲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和聲練習。通過這種做游戲的形式來進行和聲練習具備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上冊《我的小雞》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和聲練習。
五、運用器樂對學生進行唱準音高的訓練
在三年級的音樂課堂上,逐漸開始滲透器樂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器樂幫助學生將歌曲唱得更準。很多學生如果沒有鋼琴的樂曲進行伴奏,唱出的歌往往十分難聽,但是如果學生學會器樂之后,那么這種器樂就能夠輔助學生將音高唱準。例如,第九課“音樂中的小動物”中《八只小鵝》這一歌曲就屬于二聲部歌曲,但是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往往很難將五個音找準,很多學生擔心自己會唱錯,但是由于在唱二聲部的時候太過于小心,很容易被一聲部的學生帶走。因此,筆者往往安排部分學生進行運用口琴來吹奏二聲部的五個音,這樣就能夠確保二聲部的學生唱得準確。
總而言之,合唱在聲樂藝術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音樂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的容易。
參考文獻:
[1]林青.小學音樂兩聲部合唱教學的問題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金麗華.小學低中年級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體會分析[J].好家長,2017.
[3]董波.小學音樂二聲部合唱教學初探[J].成才之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