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小學美術科目通過教導學生體驗具體的表達方式來提升學生感知欣賞美的意識及相關能力,幫他們在該階段學習過程中具備相關審美價值取向,提升強化自身藝術修養及審美能力。就當前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現狀,結合教學經驗簡要論述了小學美術欣賞課開展有效教學的策略措施,以期對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有效教學;策略措施
美術作為一門傳播美、欣賞美、創造美、升華美的具體藝術學科,在小學教學中具有較強的美育價值。在這一階段教師不僅要教授課堂教學內容,更要注重開展美術欣賞課程,強化提升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及審美能力,使學生自身形成觀察分析、加工美化、歸納整理的科學學習方式,這樣做對學生后期的個人發展以及學習生涯進程有著深遠影響意義。
一、課前認真準備
例如,教師在教授“萬花筒運用”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先在課前充分了解萬花筒里面的具體圖案,并精心組織課堂語言,全面考慮可能發生情況以及應對措施。切實實現在具體實際授課過程中自然運用相關手段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學科學習興趣。
二、課中開展多樣活動
課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情況,一方面讓學生對相關作品進行理解分析并闡述自我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根據相關知識學習來進行自我創作。立足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實際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開展具體的課程教學,更多地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展示自我以及表達自我的機會。
在進行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搜集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借助影視投影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并引導學生欣賞,在拓寬學生眼界的同時學生的欣賞能力及表達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相應教學活動,注重對學生視角的挖掘,并給予學生相應的點撥引導,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引導學生針對所欣賞具體作品進行對比分析,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培養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在具體實踐分析過程中完善自我。
三、創設構建多元化教學情境
多元化情景可以給予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欣賞欲望。只有學生真正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夠發自內心地真正投入學習。以欣賞《向日葵》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學環節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太陽的畫面,讓學生在多媒體情境中感受和煦的陽光,在此情境氛圍基礎之上,引出教學主要內容——梵高的著名作品《向日葵》。讓學生將畫家筆下的向日葵與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相關比對對照,引導學生闡述自的具體感受。這樣能夠幫助教師更為貼切地建立對欣賞事物的第一印象,在強化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加深對該部分知識的印象。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學生對自己聯想領悟的闡述表達,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以及課堂參與積極性。
四、引導學生發現周邊的美
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引導學生在進行相關藝術作品欣賞的同時具備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于周邊實際生活中尋找一切美好事物。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周邊實際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畫面,培養強化學生感恩生活、享受當下的正能量積極心態。將更多的生活相關元素融入美術欣賞過程中,將教學開展與學生周邊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巧妙借助學生較為熟悉的周邊生活情景,在點滴生活中促使學生感受當下社會的溫暖,引導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發現周邊實際生活中的美好,端正學生的生活態度,培養強化學生的樂觀心態。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并不需要繁多復雜的知識理論,引導學生從周邊實際生活中發現點滴并沉浸于其中才是具體實際教學意義的彰顯。
總而言之,開展小學美術欣賞課程對于當前時代發展具有一定現實意義。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巧妙借助多種輔助教學工具進行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投身于美術欣賞之中。將開展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化為師生之間共同享受的美好過程,遵循當前號召推廣的素質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保護學生的天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習積極性。希望文章介紹的具體開展小學美術欣賞課程的策略措施能夠為提升教學質量及效率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褚芳.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作興趣的培養:刮出來的世界[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2).
[2]蘇曉萍.核心素養觀視角下的美術行為重建與養成[J].美術教育研究,2017(9).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