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芳
摘 要:美術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課堂上,學生不僅可以欣賞到精美的作品,還能學習到一些簡單的繪畫技巧,根據自己的理解詮釋不同的主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智力開發是小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所以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思維能力、道德的培養同樣重要。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通過適當的語言和靈活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欣賞生活之美,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和繪畫技能。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性;提高策略
在小學教學中,小學生由于年齡限制缺乏學習自主性,教師習慣掌握課堂全局,引導學生學習。雖然這種課堂主導權的分配有利于課堂秩序的穩定,但是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力的挖掘。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地給予學生學習自由。為了進一步提高美術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從完善課堂導入,重視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培養,重視手工藝術教學,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之美四個方面出發來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打造高效的美術課堂。
一、精心設置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主要用于描述生活中的美景,將眼睛看到的或者是頭腦中想象的畫面用筆呈現在紙上。而對于繪畫技能薄弱的小學生來說,美術教師的主要教學內容不僅是教授學生繪畫的技能,還需要傳播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因此,課堂導入的內容顯得極其重要。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向學生傳達積極的思想,鼓勵學生用心去感受藝術之美,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設置合理的情景提高學生對某個主題的理解程度。只有學生從心底熱愛美術,教師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繪畫指導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美術鑒賞,理論結合實踐
美術教學不僅包括繪畫教學,還包括鑒賞教學、手工制作等。由于小學生的審美和感悟能力都比較弱,執行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因此美術教師往往強調實踐類的教學如繪畫、制作泥人等。事實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也應該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才能在日后擁有較高的審美水平和鑒賞水平,這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也會有所幫助。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繪畫田園風光為主題的作品時,可以向學生展現一些國內外相關的油畫作品,或者是中國的水墨畫作品。雖然學生不一定會按照所欣賞的作品進行繪畫,但是通過欣賞一些優秀的作品,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也會逐漸提高,在題材的選擇上也會更上一個層次。即使學生的繪畫技術無法在欣賞別人的作品當中得到提高,但是學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都會隨著眼界的擴展而得到微小的提高。
三、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提高觀察能力
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需要美術教師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學生要積極主動地觀察生活,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一面。例如,在學習到關于美麗校園的章節時,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室外教學的機會,將學生分為兩個隊伍,有序地觀察校園內的景點。值得注意的是,在組織室外觀察的過程中要做好監督工作,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教師可以圍繞觀察生活設計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在放學后觀察路邊的景致,包括花草樹木和人們的活動,然后寫一份文字敘述要求對所看見的事物進行細致的描寫,使教師可以憑借描述而畫出相關的景色。當然,美術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觀察逛街、采購或者是旅游時的景色,在長久的積累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四、繪畫結合手工藝術,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是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重要舉措。教師在設置課堂內容時應該突破書本教材的限制,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例如在進行民間手工藝術品的鑒賞時,教師在學生瀏覽過本節課的作品后,向學生分發橡皮泥,指導學生制作一些簡單的泥人造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制作手工泥塑的趣味和重要意義。雖然學生無法掌握精美泥塑的制作技巧,但是在簡單的泥塑制造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學生對民間藝術的向往和敬畏也會進一步加深。
綜上所述,美術課堂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從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觀念出發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教學方式方面,美術教師應該采取一些積極開放式的教學手段,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鼓勵學生感悟生活體驗生活,以幽默風趣的語言來調動課堂氛圍。而在教學觀念上,美術教師應該注重以生為本的運用,將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主性的提高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帶著對美術的熱愛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
參考文獻:
[1]崔希靜.有“驚”有“喜”地開展教學:導入教學環節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知音勵志,2016(6):182.
[2]黃馨.通過教學形式的研究提高教學有效性:以中日小學美術教科書中《影子》一課為例[J].時代教育,2015(13):14.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