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意義重大,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接著提出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近年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在我國教育領域開展的勢頭越來越旺盛,給傳統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可謂是前所未有。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顯得不甚重視,根本不愿意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去。久而久之,學生人文素養的缺乏現象十分普遍。在新形勢下,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成了每個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現如今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人文素養的培養或多或少都在實施和推行的過程中,但是存在于其間的問題也是不容小覷,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的話,那么對于整個歷史教學的惡劣影響都是難以彌補的。根據筆者的調查和總結,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育過程中的功利化思想過于嚴重。在我國,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和制約之下,歷史成了初中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邊緣學科”。久而久之,在這種錯誤理念的影響之下,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漸漸變得蕩然無存,教師連基本教學任務的完成都顯得十分吃力,就更別說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和傳遞人文素養方面的知識與內容了。
第二,部分教師對于歷史學科認識不清,定位不準。在不少歷史教師的心目中,人文素養在教學中的地位一直被擺在很低的位置之上。鑒于此,他們不善于挖掘蘊含于歷史學科中的人文屬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變成了一句泛泛而談的口號而已。
第三,現如今歷史教材中人文內容的選編力度不夠。近年來,人文素養的培養在教育領域中被頻頻提起。但是縱觀現如今的初中歷史教材,蘊含于其中的人文素養知識數量并不多,能夠真正給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帶來奇效的更是少之又少。很顯然,這也是制約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主要瓶頸因素之一。
二、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 全面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和素質
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想在教學中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顯得至關重要。教師是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主力軍”,如果教師自身素質都不到位或者欠缺的話,那么完全可以想象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是多么的舉步維艱。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作為最習以為常的習慣,不管是在生活中、學習中或者是工作中,凡是與人文素養知識相關的內容教師都應該給予重點關注,必要的時候進行重點學習。同時,每個學校還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為教師量身定做專屬于歷史教師的人文素養培養內容。通過邀請專家到校講學和送培教師外出學習的方式助力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很顯然,只有教師具備了深厚的人文素養,就能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也才能成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很顯然,榜樣力量在初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且不容忽視的。
(二) 深挖教材,不斷找尋教學內容與人文素養的結合點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接受人文素養教育的“主戰場”,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每一個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深諳此道,不斷深入研讀教材,將蘊含在教材中的人文知識點一一地找尋出來,只有如此,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才會變得更加的有的放矢,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也才能夠腳踏實地,而非變成空中樓閣而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通過教材內容與歷史事件相互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不斷吸取人文精神力量,并將其內化成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例如,教師在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在其中不斷滲透和愛國主義情懷相關的人文素養。中國人民經歷了漫長的斗爭和掙扎,最終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收獲了新中國的成立。這個過程艱辛而痛苦,只有苦難深重的中國人自己能夠明白。在學習該課的過程中,學生仿佛與先輩們感同身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感受一下子迸發于胸腔之中,學生熱血沸騰,情緒飽滿充沛。很顯然,這就是將教材內容與人文素養培養相互結合的一個有效范例。
(三) 轉變教學方法,讓歷史教學與實際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系
與其他學科不同,在初中歷史課本中講述的人和事都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學生對其有著一定的距離感和疏離感也是不足為奇的。因此,教師在滲透人文素養的過程中應該考慮轉變教學方法,讓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系,只有如此,學生才會在人文素養的學習和提升過程中更加富有動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筑起鋼鐵長城》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一個身歷其境的學習氛圍。在視頻中,我國國防力量的不斷提升顯而易見,各種高精尖的武器層出不窮,成了中國國力強盛的代表之一。在觀看完畢這些視頻之后,學生一下子覺得熱血沸騰,蘊含于體內的人文基因一下子被全面激發出來,身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初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變得水到渠成,有章可循。
(四) 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助力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應該課堂課外相互結合方能最終見到成效。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有效的課外渠道讓學生從另外一個側面認識和領略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板報、知識角等方式為學生潛移默化地傳遞和滲透人文素養。另一方面,諸如歷史演講比賽、參觀歷史人物故居等方式都可以在課外活動中一一采取和實現。
三、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任重而道遠。每一個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深諳人文素養的內涵和外延,將人文素養的滲透和傳遞融入教學的每個細節之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初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變得易如反掌。
參考文獻:
[1]曹學宏.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4).
[2]錢鋒.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分析[J].新課程(中),2014(10).
[3]張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3(09).
作者簡介:
鄒乃強,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