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吉林省東南部地區農村中小學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結果的分析,闡述初中英語教師科研能力現狀和其中問題,以及其與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并最終得出結論,提出適當建議。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師;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科研能力
【作者簡介】張楠(1982-),女,漢族,碩士,通化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深入和中國經濟的騰飛,英語作為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紐帶和橋梁,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中國已成為一個英語教育大國,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中國英語教育的質量。而中學英語教師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奠基者,領路人,他們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發展又決定了學生未來英語學習的成敗。因此,如何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已經成為國內英語教育和改革領域的重點問題。
在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教育部,2001)中規定:“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教師需具備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英語教學改革中已經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因此,本文擬對吉林省東南部地區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發現在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和科研能力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研究其與英語教師科研能力之間的關系,最終得出結論。
一、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職業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的。教師職業的產生經歷了從兼職到專職,從專門到專業的過程。而教師專業發展是現代社會的產物,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20世紀80年代,教師專業發展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和當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題之一。
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方面在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一般認為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兩條主線:一是從教師個人心理角度來解釋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二是從教師受教育角度來解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吳一安指出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長期性、動態性、實踐性和環境依托性的特點,主要是在探索性、反思性教學實踐中成就的。其內涵是多方面,多領域的。
二、問卷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團隊通過問卷網發放無記名調查問卷150余份,對象是吉林省東南部地區包括通化、白山、長白山管委會的150余名初中英語教師,收到有效問卷130余份。并且通過深入學校調查,選擇個別教師進行訪談。
三、初中英語教師科研能力與專業發展的問題及關系
1.調查結果與分析。
(1)教師基本信息。問卷中發現,初中英語教師女性比例約占80%,遠遠高于男性教師比例;其中師范院校畢業的占85%,其余為綜合性院校畢業生;從學歷分布來看,大學本科畢業生比例最大,部分教師在職進修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或英語碩士學位,極少數老教師為專科畢業;從年齡分布來看,中青年教師即25-40歲教師所占比例最大;從職稱分布來看,中級職稱教師多于高級職稱教師,少數教師為特級教師。
(2)教師科研能力與專業發展意識調查結果。調查中發現,40%的初中英語教師了解一些教師專業發展內容,25%的教師選擇了基本不了解,16%的人基本了解,10%的教師表示了解教師展業發展內容,9%的教師沒聽說過;從專業發展重要性來看,1/3的教師認為比較重要,另有1/3的教師認為一般,少數教師認為很重要或者無所謂;多數教師沒有設定專業發展目標,有的設定了目標但很模糊,只有極少數的教師有明確的專業發展目標。
從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來看,教師的課堂用語以漢語為主,偶爾使用英語。教師認為自己在英語課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語言的講解者和課堂活動的指導者。大多數人了解課程所涉及的英語學科的性質、特點和觀念,但轉化為實際教學的效果有限。教師們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識,但很少應用于教學。五年內在專業刊物上發表過教科研論文篇數在兩篇以內的占絕大多數,少數教師五年內從未發表過論文,極少數發表了3-5篇,5篇以上者更是鳳毛菱角。
2.存在問題及分析。
(1)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和科研意識薄弱。由于地處吉林省東南部地山區信息閉塞,很多現代英語教學新思想、新觀念傳播速度緩慢,導致教師專業發展意識和科研能力薄弱。而且有些初級中學地處山區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教師教學工作繁重,課時量多,課外需要批改作業、備課、輔導學生,無暇抽出時間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進行科研活動。此外,師資短缺,英語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優秀的師范畢業生不愿到山區工作,導致有些地方的教師教學能力薄弱,只能通過工作后向老教師學習或慢慢積累經驗來提高能力。對專業發展問題的考慮和提高科研意識更是望塵莫及。即使有些教師迫于評職晉級的壓力被動的進行科研活動,所出科研成果意義也不大。有些教師認為自己已經是熟練型教師,不需要進行科研活動,教師的科研能動性和發展意識薄弱。
(2)學校缺少教科研環境。學校科研環境沒有形成。由于地處東南部山區,地勢偏遠相對封閉,學生素質教育還在普及過程中,大部分中學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把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放在第一位。在這種環境下,教師只能在分數和科研之中進行選擇。此外,科研環境缺失還表現在,教師外出培訓、學習或出國深造的機會不多。有的教師培訓還需要占用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打消了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另外,學校缺少教師科研方面的圖書、資料,教師對于本學科的前沿教學理論和觀點掌握也相對滯后,沒有理論的支撐,科研能力難以提高。
(3)教師科研能動性不高。吉林省東南部山區相對落后,尤其是在鄉村中學教師工資待遇不高,有的教師月收入只在千元左右,生活壓力大。科研活動得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這導致教師科研能動性不高。即使有些教師迫于評職晉級的壓力被動的進行科研活動,所出科研成果意義也不大。此外,由于農村中學信息閉塞,有些教師坐井觀天認為自己已經是熟練型教師,不需要進行科研活動,教師的科研能動性不高。
3.初中英語教師科研能力與專業發展的關系。科研和教學密不可分。現代教育需要教師由經驗型教師轉化成學習型教師最終到學術型教師。教師的角色也因此發生變化,由教學任務的執行者變成了教學的研究者。教師只有終身學習,才能使自己的專業有所發展;只有專業不斷地發展,才能掌握更多的本學科的前沿知識;理論聯系實際,進行進行科研活動,不斷地反思,科研成果才能運用到教學中去,最終使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因此,實踐意義上的科研創新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和源泉。
四、啟示
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的發展關系到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優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科研能力又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應加強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動性。這就需要中學加大投入,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氛圍,同時為教師提供能夠學習交流的平臺和機會。使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和科研活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參考文獻:
[1]賈愛武.外語教師的專業地位及其專業發展內涵[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4):57-59.
[2]吳一安.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探究[J].外語研究,2008(3):29-38.
[3]王燕.中學英語教師科研能力的調查與反思[J].新世紀英語,2012 (05).
[4]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劉素梅.教師專業發展新世界[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